不认字没关系,他可以现学,他倒是要看看都是什么厉害人物,居然让他爹纠结这么久。
然而当扶苏听清手下这份是谁写的之后,顿时有种隔空被‘量子纠缠’糊了一脸的感觉。
第87章 第87 章
他随便抽的一个居然就是李斯!这是什么手气?
扶苏眨眨眼, 竹简啪叽一声掉回案几上,想到他爹可能存在的强迫症,扶苏赶紧把竹简捞回来, 卷吧卷吧规整好又放回了原处。
前几天扶苏还在想, 不知道李斯赵高现在在哪, 得想个办法把他俩找出来,没想到今天居然就见到了对方的文章。
文章大意都是对一些刑法的建议, 言之有物,不愧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成功让嬴政记住了他。
历史上的李斯是在秦王想要驱逐六国客卿时,上了一本《谏逐客书》,劝秦王不要这样做,秦王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 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斯顺势建议秦王攻打韩国, 震慑其他诸国, 秦王也采纳了。
在这之后, 李斯才正式踏上了属于他的政治舞台。
至于李斯为什么要上《谏逐客书》?因为他自己就是六国客卿之一,目前还是个边缘人物, 就这样都能让嬴政记住他并将他挑出来给扶苏当老师备选, 不得不说, 李斯真的是有点东西。
但扶苏对让李斯做自己老师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怕被坑。
扶苏没说什么, 只是他的动作已经充满表达了对李斯的不喜, 再一问, 果然不喜欢。
嬴政不太理解, 难道扶苏还真能听得懂竹简上写了什么?
扶苏皱着鼻子:“听不懂,但是不喜欢听。”
李斯写的都是律法条文的改动意见, 有些正说中嬴政的心思,他也想改动一番,有些嬴政却觉得没必要,不过总得来说,赞同的多反对的少,这个李斯所言还是很合嬴政胃口的。
扶苏不爱听,难道他不喜欢法家?
嬴政在心里画了个问号,没有直接下定义,毕竟扶苏还小,万一他只是单纯觉得文绉绉的听着犯困呢。
嬴政又将下一卷竹简递给扶苏,扶苏一听,好家伙居然是冯去疾!
冯去疾的先辈是韩国的将军冯亭,当时秦国想要上党,派兵攻打,韩国认怂,想着把上党给秦国算了,冯亭作为上党郡守,不愿意割让国土,就将上党献给了赵国想祸水东引,由此引发秦赵长平之战,也是个十足的狠人。
可惜后来与赵国一起抵抗秦国时,兵败身亡,他死后族人四散,有一支就落户了秦国,子孙长大后也在秦国出仕,这就是冯去疾。
别看冯去疾在后世作品中名声不显,那纯粹是因为他太正常了,不像吕不韦和李斯那样天天搞骚操作,人家正儿八经做事,在李斯当左丞相时,冯去疾任右丞相。
秦国以右为尊,所以说冯去疾其实比李斯官大。
李斯直到去世,官位也没能比冯去疾高,因为秦二世即位后大兴土木、赋税徭役频频加重,百姓苦不堪言,多地掀起了起义的狂潮。
二人一看这不行啊,这是要亡国的架势,于是右丞相冯去疾及其子将军冯劫、左丞相李斯共同上奏,劝秦二世收敛一点,可秦二世非但不听,还要将三人抓了治罪,冯去疾和冯劫不堪受辱,在被抓捕之前自杀身亡了。
李斯手慢了一步,却也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最终被赐了腰斩,两人前后脚死的。
冯去疾明明是将军冯亭的后代,最后却做了文官,看起来似乎有点片刻,然而事实证明,冯家就是武力充沛,到他儿子时就又成了将军,还有汉朝的冯唐、冯奉世,这些有名的将领都是冯去疾的后代。
扶苏看着手里的竹简心潮澎湃,这要是选了冯去疾,那就是抽中了一家子金卡啊!
扶苏哆哆嗦嗦,竹简太沉了压手,可他迟迟不肯放下,跟嬴政方才一样陷入了纠结中。
选呢,还是选呢?
就在扶苏打算就这么拍板决定时,却发现他爹皱着眉头,似乎对他的选择不太满意啊?
怎么回事?
扶苏偷偷看看他爹,又看一眼竹简,来回几次,终于模模糊糊想起来这个时间段不对。
冯去疾到底是冯亭的后人,别看他在秦国长大,但他爷爷出名啊,他天然就被打上了韩国人的标签。
秦国虽然吸收了不少他国人才,但这个时候却是有点排外的,以至于三年后发生驱逐、抓捕别国客卿的事情,他爹这是对冯去疾不放心啊。
不过扶苏觉得奇怪的是,怎么刚才他拿着李斯的竹简时,他爹没有这个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