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您在看什么?”
怎么这么快就看完一卷,完全没有之前的耐心了呢?难道秦始皇批竹简也划水?人设崩了吧!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没有什么不能对扶苏说的,嬴政也不绕弯子,直言道:“给你选个老师。”
扶苏眼睛微微瞪大看着嬴政,他们父子之间这么有默契吗?他敢打算想办法认认字,他爹居然就已经在给他选老师了,这下他连编理由的步骤都省了。
在古代选老师可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不像现代小学中学大学,能换几十个老师,这时候你要选好了老师,轻易可就不能变了。
尤其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选老师也是选学派,对普通人来说比婚姻更像是终身大事,而对于君主或者公子们来说就更重要了,因为他们的选择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着国家的治国理念。
秦国崇尚法家,若想成为太子预备役,那他必须也得选个法家的老师才行。
历史上的扶苏受儒家影响过大,导致与秦始皇政见不合,也是造成扶苏自杀的诱因之一,所以不管最后选择谁,反正他不会选儒家。
让他爹来选,还真不一定最后会选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个淳于越(儒家)一直在扶苏跟前晃悠,还是他自己来把关更靠谱。
于是扶苏直接走过去,依靠着他爹肩膀一起看。
扶苏靠上去时,嬴政低头瞥了一眼,随他去了。
没错是低头,扶苏踮脚站着都还没有嬴政坐着高,幼年体的身高实在是太痛了。
扶苏要看嬴政也没拦着,甚至还将竹简往扶苏的方向挪了挪,于是扶苏低头顺着竹简一根根看下去,嬴政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写了什么?看得懂吗?”
这就纯属调侃了,明知道他看不懂,扶苏对他爹突然的幼稚表示无语,却又不能翻白眼,只能赌气地说:“我还没有老师,等老师教我,我就能看懂了!”
人长大不大,脾气倒是不小。
嬴政将几个竹简摆在扶苏面前:“这其中有一人是你日后的老师。”
扶苏看了看竹简,没明白嬴政这是什么意思,打算让他自己选吗?
他是真的一个字都不认识,让他来选,那不就成了开盲盒吗?老师盲盒?真够新鲜的。
太不靠谱了。
扶苏把竹简一推:“不能让蒙上卿当我的老师吗?”
不知道该选什么就干脆自己增加一个选项,准没错。
嬴政摇头:“不能。”
开玩笑,这种开疆拓土的王牌当然要放出去打仗,怎么可能让他留在宫里带小孩?就算是扶苏也不行。
扶苏抱着胳膊赌气坐下,偏头哼道:“那我不要老师了。”
“就这么喜欢蒙上卿?”嬴政实在好奇,蒙骜到底哪里这么合扶苏的眼缘,就凭小孩子的记忆力,蒙骜出征几日了他居然还记得这么清楚,就连选老师也一定要选蒙骜,一点也没有其他小孩见到蒙骜时的胆怯。
远的不说,就连蒙骜的亲孙子见到他都乖得像小猫一样,只有扶苏,每次见到蒙骜都第一时间扑上去。
扶苏扬起下巴:“当然了! ”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扶苏只是觉得,爸爸你池子里的金卡真不错,现在是我的了。
嬴政尚不知道扶苏挖墙脚挖得勤快,刚刚递给扶苏的竹简不是随便给的,他的确有意从这几个人里挑一个做扶苏的老师。
这几人俱非三公九卿,多是客卿博士一些散官,这并不是嬴政不重视,挑了几个边缘人物给扶苏当老师,而是这些人没有更多的政务要忙,自然可以全身心教导扶苏。
二来能授予客卿或博士的人,都是百家学有所成之人,没有真才实学的根本混不进来,他们只是来咸阳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或者有些人一心修学,对其他的根本不敢兴趣,就一直赖在博士的位置上不动。
这样的人才放着也是浪费,不如挑几个好的先去组建幼儿园,这里面有几个还是扶苏的熟人,不过是他单方面熟悉,且只在史书上见过的那种。
看见嬴政来来回回一直翻看那几份竹简,扶苏意识到,他爹不是在说笑,竟然真的打算就这么给他选个老师出来。
扶苏决定要掌握主动权,在嬴政正要将手里这份扔回竹简堆里时,伸出小短手按住,怕一只手没有存在感,就两只手一起按。
“父王,这一卷写的是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