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疑惑:“父王,那个时候我早就睡着啦,当然是在寝殿里。”
扶苏一脸不解,仿佛不明白他聪明的亲爹怎么会问出这种话。
实际上想的却是:我好想一起去啊!这种注定要写进史书的事他却不能参与,还有比这更残忍的事情吗!
在收拾成蟜这件事上,扶苏没少出力(虽然看上去好像用处不大),但也是尽了一岁小孩最大的努力了,结果他却不能亲眼见证结局,这就跟辛辛苦苦种了一棵果树,最后果子成熟了他却连味儿都没尝到,怎么一个凄惨了得。
他在心里恨得直拍大腿,可惜理智一直在拉扯他,告诉他不能去。大小也是一场叛乱呢,刀箭无眼(非错字)很容易受伤,万一再来一个破伤风,走在便宜叔叔前头,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于是餔时后,等嬴政的王驾驶离咸阳宫,扶苏选择直接回去睡觉,眼不见心不烦,想必等他睡醒,一切就都尘埃落定了。
第59章 第59 章
事实上等扶苏睡醒时, 事情还没结束,毕竟会发光的祥瑞得等到晚上才能看。
在这之前,收到了嬴政肯定的回信, 造反二人组也开始忙碌起来。
樊於期负责调兵, 本来今天不是他领兵操练, 但为了方便行事,他特意用一壶酒与其他副将换了日子, 为此还被同袍调侃,你这样的嗜酒之人也有舍得给别人送酒的一天?
成蟜和赵仪则忙着给祥瑞造假,首先需要一株灵芝,成蟜翻遍府库终于找出来一株,不出意外,还是他归国时宫中赐下的。
灵芝他们不缺, 倒是这个‘发光’有些为难, 成蟜不知该如何是好, 还是赵仪一言点出:“长安君何不垂问方士?”
方士, 乃如《素问集注》中所言:“方士,修炼方术之士。”擅巫医相卜, 是先秦时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群人, 深受君王宠信, 比如某位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东渡的徐福。
当然, 在周朝时方士也是一个官职, 名为方术士, 掌管刑狱及王城四方采地的诉讼, 采地即封地。
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 方士们应该就是先秦时代的化学家了,幺污儿二七五二吧椅虽然相比于后世, 他们掌握的那些知识完全不够看,但在同时代完全可以傲视所有人了。
比如此时两人没办法让灵芝发光,就想到了方士。据赵仪所知,某些方士就可以生出绿色的火,这正适合给他们的‘祥瑞’用。
成蟜疑惑:“为何是绿色?”他认为用在祥瑞上面的就应该是金色。
赵仪:“世间有不用火就能在夜间发光的,非垂棘之璧(夜明珠)莫属,长安君可知这垂棘之璧是什么颜色?”
成蟜欲骂又止:“绿色。”
垂棘原本是晋国的一座小城,并没有什么名气,然而此地盛产美玉,堪为晋国之宝,然而它能名扬天下,靠的还是晋国的一位雄主晋献公。
当时晋献公有心兴晋,扩张晋国的版图,就想攻打虢国,然而晋国与虢国之间还隔着一个虞国,晋国想攻打虢国,就必须向虞国借道,晋献公发愁:该怎么才能让虞国同意借道呢?
晋大臣荀息提议,可以用美玉良驹贿赂虞王,使他同意借道。
晋献公照做了,而虞王是个贪婪的,得到美玉良驹之后立刻爽快地同意借道。
尽管虞大臣宫之奇苦苦劝谏:虞国与虢国就像嘴唇和牙齿,唇亡则齿寒也,但虞王就是不听,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宫之奇一看这人死脑瓜骨,没救了,当机立断带着全家跑到了曹国。
果不其然,等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再从虞国返回时,顺手就将虞国给灭了,还把送出去的良驹美玉也都拿了回去,可怜的虞王,只是短暂拥有过。
经此一役,不仅晋献公的野心昭告天下,晋国的两样宝物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一个是‘屈产之乘’即屈地产的良驹,另一个就是这‘垂棘之璧’,即垂棘所产的美玉。
据传言,这块被送出去又被抢回来的垂棘之璧,并非普通的美玉,而是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明月珠,也就是夜明珠,自此之后,夜明珠就多了个垂棘之璧的名字。
成蟜再怎么废,那也是废在心智上,主要是阅历不够且从小没有长辈引导,才长得有点歪,但论读书他并不比任何人差,至少垂棘之璧的典故他还是了解的,赵仪问这话分明是小瞧他。
赵仪笑道:“是在下失言,长安君勿怪。”
成蟜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跟他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