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军原地修整几日,李世民亲自出马,许多叛军也自愿归降,被编入郭子仪李光弼的部下。
这很正常,安禄山手底下的大多本就是唐军,节度使所掌管的军队,就是朝廷的军队。虽然安禄山打出了灭昏君的口号,可到底不如诛杀杨国忠那样的奸臣来的名正言顺,叛乱可是逆天而行啊!
现在重新被编入军队,算是改过自新,重回正轨,所以许多叛军十分乐意。
更何况,现在朝廷中央军制度还改了,待遇比在节度使手下还好一点,反正跟谁都是打仗,何不跟一个更名正言顺,且待遇更好的呢?
这一次整军,李世民将李倓李豫兄弟一直带在身边,其他人想跟着就跟着,不想也没关系。
李瑁想了想,还是跟着了,反正现在是太宗皇帝,是共同的祖宗,又不是自己那个亲爹,跟着多学点本事不仅不会招来嫉妒,还会得到另眼相看呢。
李亨看了几眼,就没跟着了,帮着做后勤管理去了,还和安禄山手底下的谋士聊了几回。
李亨确定自己对军事无感,且没有这番天赋,李世民也就随他去了。
经过近十天的整顿收编后,郭子仪与李光弼带的这一支军队,比离开洛阳时人还多一些了,整个精神面貌又有了不小的提升。
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对皇帝这治军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安禄山叫嚷的话,让两个人也产生了一些怀疑了。
李世民离别时,还有些忧心忡忡:“虽然这一支军队,已经改善了许多,但毕竟没有更深刻的训练过,到时候估计还是难免取民资,害民情,到时候你们可要严肃军纪,对这种做法不可姑息。”
于谦、岳飞的做法,确实是给了李世民不小的启发,不扰民不侵民不害民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官方军队,如果还抢掠物资,迫害别□□女,和匪徒又有何区别呢?
“是,圣人。”
郭子仪李光弼要率军出发,去平史思明那一支叛乱军,李系和李瑁要跟着去,李世民也不拦着,让两人在军中好好表现;李倓很纠结,要不要去,最后在李豫的劝说下,还是狠下心,离开了最爱的亲哥,跟上了李光弼一行。
第149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50)
李光弼郭子仪率军拔营出发后, 没多久,李世民也带着自己的人,押着安禄山、安庆绪等一应朋党谋士, 返回了长安。
李亨没想到的事, 回程也是这样赶路赶得飞起。
急匆匆赶去打安禄山可以理解, 为什么回程还要这么赶啊?
李世民看着李亨那又菜色了的脸, 道:“我已经离长安半个月,案头恐怕已经堆积了许多公务要做,所以要赶快回去。”
虽然出门时,做了一番安排, 可到底没留什么主事的人, 大事还是得李世民回去做主。
李亨一边叹气,一边对老祖宗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看老祖宗这勤政的样子,再对比自己的亲爹, 那可真是天渊之别。
李豫也是咬牙跟上李世民的速度,相对于李亨, 他不仅对老祖宗生出崇敬佩服之情,更想要学老祖宗这等精神。
谁不知道, 老祖宗会不会将皇位传予自己, 可李豫猜着, 如今老祖宗这般培养他们,定是要赋予重任的。
皇帝亲手俘虏了安禄山一事,早就传回了长安,引起了一片震动, “亲手”两个字,分量是极大的。许多人还是不太相信。
虽然近两个月, 皇帝雷霆手段,让朝廷风气上下一新,肉眼可见地脱胎换骨,那是因为皇帝年轻时,在理政上确实有几把刷子;可是皇帝在武上面并没有什么建树啊!
因此,许多人还是猜测,这是底下的人为了拍马屁,将亲手抓住安禄山的功劳,让给了皇帝。
待到一行人押着安禄山进长安的时候,长安许多人来围观。
除了惊叹此次皇帝降服安禄山的速度,不少人都在为安禄山惋惜:
“明明都要当宰相的人了,却突然造反,啧啧啧……”
“可不是嘛?好好地登天路不走,非要一头往死路上撞。”
“唉,真正是世事无常,我若是他,一个月前就高高兴兴拜相了。说不定如今,都成皇帝身边最信任的臣子了。”
“关键是造反才多久?就成了俘虏了。说明他势力不行,对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寸。”
……
安禄山坐在囚车里,听着路人的议论,还有那饱含着鄙夷和不解的目光,内心非常抑郁。
刚开始,他还能忍着,待走了几百米了,他终于忍不住了,怒吼道:“老子输给了太宗皇帝!老子才不是什么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