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将围观的人都吓得后退了几步。
等到回过神来,众人又嘲笑起来:“安禄山是被打坏了脑子么?”
“哈哈哈……他自己肯定也是悔恨得吐血,所以臆想如今圣人是太宗皇帝,才输的那么快……”
……
安禄山真是要气吐血了,所有人都不信自己!没有人觉得自己说的是真的!
他正要骂回去,李豫走了过来,用剑敲了敲栏杆,示意他安静。
安禄山只能讪讪闭嘴,肚子里的火是越烧越旺。
尽管如此,安禄山这话还是很快在长安传开了。
绝大多数人只当安禄山是疯了,竟然说得出这种鬼神之事,但也有有心人听进去了,并且开始注意皇帝的行为举止,想要找到皇帝是太宗的证据。
安禄山被投入大牢以后,经过几天的思索,他找狱卒要了纸和笔,写了一封陈情信。
高力士接到信的时候,猜安禄山是不是想求皇帝留下一命,有点不想呈给皇帝。
只是,如今皇帝是太宗,他也不敢私自做主,犹豫了半日后,还是将信呈给了皇帝。
李世民展信一看,顿时笑了:“没想到,他这么执着于我是不是太宗。”
高力士惊讶,安禄山的信,好不容易递到皇帝面前,竟然是为了这么一个事?知道皇帝是太宗又如何呢?难道他以为,太宗比李隆基心慈手软,会饶他一命不成?
没想到,皇帝略沉吟后,吩咐高力士道:“给我准备一身黑衣,今夜子时,我要去牢中探一探安禄山。”
高力士不知皇帝打算,只能听命行事。
到了夜晚,李世民批完一堆奏折后,换上黑衣,提上了一个食盒,只让高力士一人跟在身后,来到了牢中。
进入牢中,李世民让高力士一人在门口守着,自己独自进了深牢中,见到了关在最里面的安禄山。
李世民摘下披风的帽兜后,安禄山露出了万分吃惊的神情,就像是见了鬼似的。
李世民也不在意牢中脏污的环境,直接掏出一块布,擦干净了桌子,然后摆上了酒菜,道:“怎么?一直问我追索答案,却不敢和我聊一聊吗?”
在安禄山这个阶下囚面前,他没有自称朕,便是表明了平等面对的态度。
安禄山不知道为何,心中突然有一股热意涌动,脱口而出道:“你出现在此,答案便已经十分明显了,李隆基做不出这样的事。”
李世民哈哈笑了一声,将一双筷子递给他,然后给安禄山斟酒,道:“这么看来,你也是个聪明人。不过,就算确定了我是李世民,你也不要觉得,是败在了我这个人手里,你是败在了时运和时机手里。”
安禄山微微思量后,露出苦笑:“你说得对。”
若他没有知道,皇帝已经知晓他要谋反一事,就不会提前谋反,也就不会这般仓促,打出的旗号也不能服众。
天幕中说的谋反,虽然也失败了,但他至少真的拿下过长安,还在长安做皇帝几个月,对大唐更是致命一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一次,声势和叛乱成果,都要差多了。
若他不知道这事,依旧安安生生当节度使,等着皇帝处理节度使,到时候虽然会失去做土皇帝的权势,但不会身死家灭,不会落得一个周围人都要陪葬的下场。
真是时也,命也,鱼朝恩的通风报信,没能让他抢占先机,反而成了推他一把的力量。
虽然已经知道了,如今皇帝真是太宗,安禄山心中的郁气痛苦,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纾解,反而生出了一股无力感。
看来,他注定是要失败的。
眼前有酒一杯,还是上等的贡酒,安禄山没犹豫,直接一饮而尽,管他有没有下毒。
当然,他自己也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以李世民的为人,还不至于用这样的手段。
察觉到自己内心对太宗皇帝的钦佩与对他人品的折服,安禄山更加难受了,面对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他根本恨不起来!
“如果……如果早些知道你是……”安禄山脸上的笑,比哭还难看。
李世民知道,他想说的是,如果早知道你是太宗皇帝,我或许就不会反了。
李世民一边喝酒,一边吃菜,道:“或许吧。听天幕时,天幕说了一句话:谋反就像是潘多拉盒子,安禄山有打开的权力,却没有合上的权力……虽然我也不知道潘多拉盒子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肯定不是什么好的。你的事,应的是这句话,潘多拉盒子在你手里,你确实可以决定打开不打开,可有时候,你不想打开,形势、身边的人、困境逼得你不得不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