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轻哼一声,似是不满杜怀信这么傻的询问:“当然有了。”
他又拿过一旁的马鞭颠了颠,而后满意地斜插入腰,转身盯着杜怀信的眼睛,一字一句道:“玄甲军。”
此刻的他笑意晏晏,见着杜怀信还是一副呆呆愣愣的模样,好脾气地重复道:“这支骑兵的名字便叫玄甲军。”
“好了,我先走了,有事等我回来再说。”
李世民随手掀开帐帘,耀眼的阳光骤然钻入,杜怀信下意识眯了眯眼,但见李世民脚步轻快,志得意满顺着晨曦而去。
下一瞬帐帘落下,阳光与李世民同时消失在眼前,只余杜怀信一人在原地发愣,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他的幻想。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头响起喧嚷的吵闹声,而后便有李世民的亲信带着一个衣着华贵的文人走入。
杜怀信回过神来,定睛一看,发觉是长安派来的使者。
不知为何,杜怀信眼前闪过李世民离去的背影,这个时候来使者能是什么事,无非就是怎么处置贼寇。
“陛下口谕,”使者左右看了看,没见着李世民但也不愿耽搁便继续道:“秦王功成,朕心甚悦,但薛举父子多杀我士卒,令秦王押解谋首叛将速归,宜斩之。”
第36章 父子
杜怀信下跪听旨, 他先前最为担忧的便是这桩事,如今果然来了。
只不过谋首却是一个可以钻的空子。
哪些降将算是谋首,这其中还是有转圜余地的, 杜怀信勉强松了一口气, 只盼李世民早些归来。
恭敬送走使者后, 杜怀信找出纸笔接连写下几个名字, 而后细细思虑,率先划去薛仁杲的名字。
薛举的儿子,名正言顺的前任帝王,又有残暴名声在外, 只怕杀了他大多都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那几个降将, 杜怀信琢磨着往日李渊的作风与他们投降的先后时间,迟疑着将宗罗喉的名字划去。
此人是薛举的亲信, 且浅水原一战中亦是与唐军交手最多的一人,最致命的是他是到最后一刻才降的。
杜怀信对着这些名字一一考量, 间或划去几个,目光落在翟长孙上时, 笔尖不由一顿,一滴墨水顺势滴落, 弄脏了他的名字。
此人实在难说, 做为薛举旧臣, 一路扶持薛举登上帝位立下汗马功劳,若说贼首他定是跑不了的。
且他归附李世民的时间不早不晚,是在李世民骑兵围城时选择投奔的。
思及此,杜怀信搁下笔有些惆怅, 李渊想必不会放过他,但偏偏他被李世民看中, 想来这对父子间少不了一场争执。
呆坐了片刻,杜怀信心急如焚又不见李世民,转而想到同在军中的刘文静与房玄龄,他猛地起身匆匆去找二人。
到了刘文静的住所却发觉人不在,杜怀信找了好几个人打听才知晓他居然去找房玄龄了。
奇怪,刘文静一向自视甚高,房玄龄低调在外人面前就是个不起眼的秦王府记室参军,这俩人怎么会凑到一起?
杜怀信思考半天没想出个所以然,便将之抛到脑后,两人在一处也算方便他了。
在杜怀信找人的途中,刘文静已然落坐在房玄龄对面,不发一言。
看着房玄龄认真地整理薛秦一国的财务与官员详细,刘文静默默在心中将给他的评价又提高些许,而后才看向手中握着的来自长安裴寂的书信。
信的开头先是恭贺一番此战获胜,而后花了半页纸夸赞了李渊,什么李渊当上皇帝后还不忘旧情,为人没有半点架子,私底下朋友相称,待他没有半点架子云云。
最后又提了李渊因着秦王的捷报大喜过望宴请群臣,中间絮絮叨叨又讲了好多宴会上的佳肴美馔,最后盼望刘文静早日归来。
很平常的一封信,可刘文静看着却有着说不出的憋屈,对裴寂对于李渊莫名生了反感。
明明在起兵之初他的功劳不知比裴寂高了多少,自李渊称帝后同样得了“恕二死”的殊荣。
可裴寂因为与李渊关系亲厚稳稳当着尚书右仆射,而他呢?
因为一战薛举战败就被剥去了全部官职,想要再往上爬也得跟着李世民上战场。
何其不公。
刘文静心烦意乱,让他臣服李世民他绝无二话,可裴寂凭什么高他一等,只凭他与李渊的关系吗!
房玄龄整理好具体账目,挑出他满意的人才,这才抬起头打量此刻明显阴郁不满的刘文静,装作没有发现笑着问道:“肇仁今日怎么想着找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