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所幸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李世民似乎有一种别样的魅力,他们的出身或许各不相同,但不论是什么人似乎都在李世民手下服服帖帖的,又哪里是那御下不行又不敢付出信任的颉利可以比的?
亲信垂眸:“颉利疏其族类,亲委诸胡,胡人与颉利之间不过利益并无情谊,且突厥内部与胡人之间为求利益矛盾滋生,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
张公谨瞧着于突厥境内的细作传回的消息,怎么也没有想到如今突厥内部的高官居然是胡人占了大半,这本也没什么的,只是颉利没有那个本事弥合胡人与自己族人之间的关系,颉利的所作所为反倒像是拱火的那一个,叫本就混乱的突厥如今情况是更加糟糕了。
他刚想拿起笔谁料眼前忽然一黑,险些就要整个人栽倒在地,他猛地抓紧桌角喘着粗气,方方平复下来这股子突如其来的心悸之感他便又落笔书写。
亲信深吸口气,说到了这最后一条时他的声音带了些沙哑,眼眶也红了些许:“早年战乱,陛下虽然仁善赎买回了许多流落北方的中原百姓,但到底不能全面。”
“华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
那些人苦苦等待的不就是是一个归乡的机会吗?
张公谨身着素衣半阖眼眸,他深吸口气这才压下了喉咙间的哽咽嗓音低哑:“继续。”
他身边的士卒顿了顿轻声道:“都督……人死不能复生,都督节哀。”
张公谨捏了捏眉心抹去了眼角的湿润,相识多年的友人一朝去世,他又怎么可能不伤心?
士卒见张公谨没有回话当即大着胆子道:“都督,已经探查到了,突厥附近的一些要塞早早便被汉人所占据,偏偏颉利忙于应付叛乱无暇顾及许多。”
“都督,身子要紧啊,还有……”
瞧着因为大哭而双眸略微肿胀的张公谨,士卒只觉得心中酸涩不已,前一刻他们都督还在为自己友人送行,这下一刻就连休息都没有当即投入了关乎突厥的消息之中。
偏偏今日还是辰日……
“都督莫要再感伤了,辰日哭泣到底不好,都督的身子近些年来便就不好,还是要多注意些的。”
张公谨轻笑一声:“人之感情又怎么能因为这些而便抑制的呢?”
话落张公谨拿过毛笔顿了顿,他看着写了慢慢半页纸的奏表,终于要添上最后一笔了。
张公谨咳嗽着低声喃喃:“我总是想得再快些,人死如灯灭,生命何其荒缪,我也从不曾想过我那身子向来康健的友人会一朝暴毙,我没有时间了……我得再为陛下做些什么。”
“这封六条可取的奏表就是我予陛下的赠礼,突厥……我真的真的很想帮着陛下一道解决。”
亲信话音落下,整个殿内落针可闻。
李世民自然是瞧出来了这份奏表之上深浅不一的墨迹,字字精炼恳切,一笔一划满含张公谨的心血,那份文字背后的情谊叫他动容不已,也叫他看出了张公谨隐含的想要领兵征讨突厥的野心。
李世民忽然笑了笑:“张公谨,我不会叫你失望的。”
当年的渭水之盟,这不仅仅是属于他的憋屈,也是属于大家的隐忍,亲手报仇的机会,他会给予张公谨的。
这是你的心血,理应也要由你来收尾。
第146章 执念
在李世民任命李靖和张公谨的诏书下来后, 那个来向唐朝求亲称臣的颉利使臣已然心凉了半截。
果不其然,李世民直接拒绝了使臣的恳求,以至于使臣浑浑噩噩地走出来与统特勒擦肩而过时, 便是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 脚下匆匆就仿佛后头是有什么鬼怪在追一般。
使臣怎么也忘不掉这个向来强硬的唐朝帝王在方才叫人召统特勒入内时眉眼肉眼可见是柔和了许多了, 这态度简直是天差地别。
使臣焦躁万分却也无可奈何, 他们汗国如今本就内乱不止,若是这薛延陀再得了唐朝的扶持,情况危矣!
外交争取不到时间,他所能做的也只是赶回去告知颉利早做打算了。
用中原的话怎么说来着?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光光是这唐朝内部上下的人心就远不是他们汗国可以比拟的。
使臣心烦意乱, 自然也没能注意到一个外表瞧着温润气质稳重的男人在不远处默默地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