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504)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是幸运的,因为母后的运筹惟握,他终于得以回朝。

可是不幸却接踵而来,满心欢喜重归故里,然而却忽闻原本属于他的龙椅上已经换坐了别人。走的时候是金龙华盖金光焕彩的御辇龙车,而回来的时候只以一顶小轿悄悄抬入南宫。从此,在形同冷宫的破旧殿阁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南宫的日子冷清而寂寞。

苦,不仅仅是衣食寝居。

还有时时的惶恐与不安,惟恐睡梦之中就会被一条白绫结果了性命,每天晚上闭眼之前总要细细地看一看枕边之人,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醒来。

想过要逃。

可怎么能逃?

夏日里,他喜欢独坐树荫之下,因为小时候,父皇和母后常常抱着他坐在太液池畔的树荫下乘凉,母后会亲手做一碗冰镇杏仁豆腐喂给他吃。

想一想,就觉得畅快极了,仿佛暑气全无,人也精神起来了。

可是,只是一想而矣。

因为第二天,南宫里所有的树木都被砍光了。

骄阳如火,让他无处躲藏。

新皇帝是怕有人借着繁密的树枝偷攀进来为他传递消息,更怕他借此逃脱。

真是太高看自己了。

朱祁镇无声地笑了,笑容里有苦涩、有无奈,更有释然。

想想自己走过的三十八年的日子,既有少时不知愁滋味的放纵,身为年轻天子的意气风发、随心所欲,也有壮年时失去自由被幽禁一隅的孤寂落寞和凄苦无助,还有痛定思痛、韬光养晦暗中筹谋再夺皇位后的勤政与劳碌。

曾经,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他曾经以为他会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人世,可是上天待他究竟不薄,又给了他重新来过的机会。

他笑了,笑的很是灿烂。

也许,他算得上是个强者,至少现在,他能够领悟母后送给他的那幅《雪狼图》的真正意境了。

大明天顺八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镇去世,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两度称帝、充满是是非非的一生。而这一天正是他重新执政七周年的日子,在他留下的遗诏中有一条令世人震惊,即由他开始,大明后宫从此废除宫妃殉葬。

也许这是明英宗在经历过磨难之后对生命的全新领悟与尊重,也许这是他父皇留给他的仁德之举,他也正因为此,而被后世冠以“仁义”二字。

英宗也许早就知道,后世永远不会将他忘记,因为他的一生注定牵涉了太多的故事。历史上毁誉参半的孙皇后是他的母亲,开创明朝中兴之治的宣德大帝是他的父亲,既无子嗣又无贤名且身有残疾的钱氏是他的皇后,与比自己年长十八岁的宫女共同谱写下不伦之恋的成化皇帝是他的儿子。

尾声

天顺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见深正式即皇帝位,改明年为成化元年,史称宪宗。

此时尽管宫中尚有钱皇后关于朱祁镇不是孙太后亲生的传言,但这种传言并没有影响新皇帝对孙氏族人的恩宠。

朱见深即位后,已故孙太后之兄孙继宗得到了进一步提拔重用,被委以“提督十二团营兼督五军营,知经筵事,监修《英宗实录》”的大任,“朝有大议,必继宗为首”。

以孙继宗为首的孙氏族人秉承了孙太后“谦谦之心,清者自清,不事张扬”的品格,在监修《英宗实录》时没有刻意的夸大孙氏一族在宣德、正统、天顺三朝的功绩,相反对孙氏一门的记载十分简单,并力尽客观。孙继宗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在恪己奉公的同时一再请辞引退,结果新皇帝“优诏不许”。

最终,孙继宗以八十五岁高龄谢世,死后得享被追赠“郯国公”,谥“荣襄”的尊荣。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外戚得宠荣耀宗族却无乱政之谋并最终得以善果的,似乎也仅此一门。

由此也从另一个侧面映证了孙太后高洁谦和的品格,她的所言所行真正诠释了“母仪天下”的内蕴,做到了以宽厚博爱的胸怀来关爱天下臣民,以睿智明达的气度于禁宫深处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维护江山社稷的和谐稳定。

更以豁达淡泊的心境将事事非非宠辱功过悉数放下,留待后人评说……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据传,孙太后辞世后的第十日夜晚,天无云,明月朗,宫中守灵之人闻听西北方有声如雷。

也许,是在天际的另一端,有一位飘逸素雅的女子着一袭碧衣白裙坐在绿荷满香的湖畔弹拨琴弦。

如同潺潺淙淙流水之音的琴曲宛如远处飘来的天籁……

一缕恬淡与闲适浸染在每一个音符中,藏岁月底色、沁悠然禅意,神怡远播。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