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505)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结束语

明朝十六帝共同谱写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从朱元璋率军推翻元朝统治在南京称帝起,到崇祯皇帝被李自成的义军推翻自缢于煤山止,朱明王朝存续了276年(1368-1644)。

自命为“奉天承运”的大明皇帝认为汉唐才是最正统最美好的时代,所以他们把“五经”、“四书”奉为立国之宝,把《通鉴》中所阐述的历朝历代兴亡盛衰的故事和典章制度奉为治国安邦的百科全书。

在大明王朝,曾经出现过郑和七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仁宣之治等许多前代未曾拥有过的盛况与太平,也曾出现过震惊中外的“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红丸案”、“挺击案”,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时代必竟是前行不辍的。

《六朝纪事》以孙若微的一生为线索,描绘了从永乐初年至成化年间的那段历史。

最初的源动力只是因为喜欢。

喜欢以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曾经的历史,喜欢以现代人的智慧与积淀去思考他们曾经的处境、经历和种种选择,理解着他们的无奈,体味着他们的悲喜,这真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不过静思细想时也常会忐忑生怕有所偏颇。

转念又想,其实这正是历史的魅力,因为除了史书上留下的支字片语,我们永远也不能真正得知那些记载于史册上的人和事。

所以我们可以在自由的天空里冥想神游,至于这是戏说还是故事都不那么重要了。

只是源于喜欢。

《六朝纪事》中的主人公,如今就安息在北京西北昌平境内。

在苍松翠柏掩衬下有十三座肃穆庄重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明十三陵。

长陵——为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合葬墓,另有十六位妃子从葬。

献陵——为明仁宗朱高炽与诚孝昭皇后张氏合葬墓,另有十妃从葬。

景陵——为明宣宗朱瞻基与继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合葬墓,另有十妃从葬。

裕陵——为明英宗朱祁镇与钱、周两后妃的合葬墓,自英宗起废止宫妃殉葬。

茂陵——为明宪宗朱见深与继后王氏、追赠后邵氏、进称后纪氏的一帝三后合葬墓。

全文终

独家番外之:明成祖朱棣为孙子朱瞻基纳妃,弃孙氏而立胡氏的真正原因。

若微八岁入宫,与朱瞻基青梅竹马,于世人眼中素来是皇太孙妃的不二人选,然而波涛诡谲,命运突变,明成祖永乐大帝的神来之笔,胡氏立、若微弃。

书友看到此处有疑,成祖明明是喜欢若微的聪慧灵秀,也让她在宫中待年多时,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改弦易辙?

虽有胡善祥等人所作的“祥瑞”之说,也有各种揣测,甚至认为会不会是成祖自己喜欢上了若微?书中也借太子妃张妍之口说过这种猜测。然而,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帝王所为从不受任何人的左右,更不会为小儿女私情所牵绊,他所虑所防的终究是椒房弄权、外戚为祸。

如此种种,本篇独家揭密。

那一年,秋日午后,南京东宫太子妃寝殿。

张妍靠在榻上似怨非怨地看了一眼彭城伯夫人:“青梅竹马,自小一起长大的情份最是稀罕,如今连我这个母妃都得靠后了!”

彭城伯夫人日益发福,耳边也添了白发,深深饮了口茶放下茶杯,看着张妍:“娘娘在担心什么?感情好不正是娘娘希望的吗?况且若微这孩子一向乖巧伶俐,对你也恭敬。她入宫这几年,不仅与咸宁公主情同姐妹,与瞻基、瞻墉和睦,就连王贵妃、张贵妃、还有咱们太子宫这几位,都对她交口称赞。”

张妍微微挑了挑眉,并未相应。

彭城伯夫人猜度着:“娘娘许是有些吃味,说来这当婆婆的心思,娘是最明白不过了,若他们不好,你心里不舒坦,可若是他们太好了,这心里也不是滋味!”

张妍眉头微蹙,母亲说的只是寻常妇人之见,自己久居宫中,看多了宫闱政治,又怎会如此浅薄狭隘?自己心里不舒坦,是觉得若微太过聪明,模样也太出众,幼时还好,如今大了越发觉得不妥,总觉得稍有不慎,便会引出祸端。所谓红颜祸水,说的便是如此。更要紧的是,瞻基心里只装着她一个,这样的专情,于皇家终究不是好事。

彭城伯夫人见张妍面色忽明忽暗,却不言语,心里便有些打鼓:“娘娘到底在担心什么?”

张妍也不好太过明说,只道:“母亲不知道,前些日子圣上让女儿与贵妃娘娘帮瞻基选几个暖床的宫女,熟悉一下内闱之事,可他却偏偏不要。尚寝局安排尚宫教引,他也不听。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