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成语典故[历史直播](116)

作者:南风飞絮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时光流逝,又是一年冬季来临,大石村上下齐心,又在黄大婶的带领下,一件被精心制成的,明黄色暗纹面的羽绒服摆在了县令大人面前。

当瞧见这件稀世珍宝时,刘县令那叫满面春风,若能得了宫里贵人的眼,他的仕途即将一帆风顺。

一个月后,气温急骤而下,大石村却一片欣欣向荣。

羽绒衣的出现将大石村不凡的纺织技艺带了出去,如春风吹进金陵城的大街小巷。

因为献宝有功,大石村所有人被赦免,县令笑得跟朵儿花似的,他不仅对大家嘘寒问暖,更是带了米面和肉类蔬菜进了村。

大石村迎来了它咸鱼翻身的好日子,县令在村落里走访了好几家,最后大家都聚在一起准备庆祝一下。

大石村的老小见识过冷月不凡的厨艺,所以县令带来的食材统统交由冷月负责。

冷月也不谦虚,撸起袖子指挥大家,她一会儿吩咐虞嫂子将蔬菜洗净,再吩咐钱家阿姊起锅烧水,自己又将各种酱料调制妥当。

她弄来一个破旧火炉,架上铁板,又将所有的食材切成块串起来,而后开始烧烤。

很快香气扑鼻。

刘县令嗅着香味从外头奔过来,当瞧见掌厨的是个十多岁的少女,不免称叹:“你的这一手好手艺是打哪儿学来的?”

与他一起的师爷曾在大石村逗留过,如今瞧着陌生的面孔,提醒刘县令,“这女子瞧着不是大石村的。”

县令上下打量一番,“嗯,可惜了!好好的一张脸却有那么一块大痦子。”

自打冷月知晓自己这张脸容易惹事,便在脸上做了手脚,这样便不会再有人将她认作‘仙人’。

黄大婶连忙从里屋出来,“县令大人,这月丫头是民女在外头收的徒弟,刚到大石村半年左右。”

“原来如此。”县令便也没再怀疑。

当烧烤发出滋滋美味,冷月又将铁板上的食物沾上酱汁再次翻了身,不多时,在场所有人的味蕾都叫嚣着,刘县令更是守在火炉前咽了咽口水。

而村子里的孩子们也很馋,却只能在稍远的地方踮起脚尖张望。

冷月见火候差不多,撸出几串递了上去,“大石村能有今天多亏大人的提携,大人您先请。”

刘县令身子肥硕,一把接过吃食,三下五除二便消灭干净,嘴里不停赞美,道:“我告你们,本老爷那也是吃过不少好东西的,但与今日这顿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呀!”

一旁,虞嫂子又盛了碗浓汤递过去,刘县令喝完更是啧啧称叹,“这汤......也太好喝啦!鲜味十足!”

他吧啦几下又要了两碗。

待县令吃饱喝足,冷月这才招呼着孩子们过来,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模样,冷月说不出的滋味。

大石村已经很久没见过肉腥。

这一顿像狂风席卷大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老幼妇孺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饭后,刘县令将黄大婶悄悄拉到一边说了些推心置腹的话才离开。

夜幕将至,当白天的热闹散去,小院西屋内点着一盏烛火,妇人临窗而思的身影不断在徘徊。

冷月烧了热水出来就看到这一幕,她主动去敲了房门。

冷月被迎进门,两人在相对而坐,冷月问出口,“大婶,可是出了什么事?”

黄阿嫂:“刘县令说他即将前往金陵就任,他对我说,咱们大石村这么好的技艺不该埋没在这个破落的地方,他希望我们能到金陵去,去皇城那里开个成衣铺子,从那些贵人们身上赚钱轻而易举,到时村里的老小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冷月听完,点头道:“确实,在这里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好事呀!”

黄大婶:“刘县令又怎会有如此好心?”

冷月宽慰道:“他不过是想利用大家的手艺好让他在金陵站稳脚跟,不过我觉得刘大人提议是好的,有私心才能彼此利用。他能利用咱们,咱们不也可以利用他打开人脉?”

“这么说月丫头是赞同前往皇城的?”

冷月毫不否认,这段时日她看得真切,想回现代是不可能了。既然如此,也不能一辈子窝在这么一个小地方等死,不如出去闯一闯,兴许还能闯出一片天来。

“大婶,我是这么想的,您跟虞家嫂子还有钱家阿姊手艺好,加上我能绘制一些与众不同的花样,定能在金陵城崭露头角,到时咱们再也不用担心今后的生活了。”

“成!我本来也觉得可行,只是村里还有好些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我是怕咱们一走,她们在村里的日子就难熬了。你是咱们大石村的福星,你说可以就一定可以,我现在就去与大家商量。”

上一篇:月亮与三便士下一篇:她的红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