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十大“兄友弟恭”(60)

“子健。”曹丕轻声唤道。

曹植闻声缓缓转过头来,浅浅一笑:“你也睡不着么。”

“少喝些酒罢!说了多少年,你怎么没听进去一句?”曹丕垂眼就看到曹植手中的酒瓶,“今夜又去了哪个酒家,下回我带人去封上个把月,让你没地喝去。”

曹植轻笑:“中郎将又要拿官威压人了。”说着他变戏法般从身后变出一瓶酒,递与曹丕,道:“来,如此夜色不该辜负。”

天边一轮明月,原来又是月圆时分。

曹丕接过,喝了一口,百般情绪被酒意勾了出来。他道:“还记得五年前铜雀台刚落成时,父亲让我们作诗,其中以你的诗最佳,每每读来,感动之情,沁人肺腑。”

曹植漫不经心地问:“你这是在夸我吗?”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曹丕看着他,“寻常人穷尽词汇想写出所见之景,也难写出十分之一,而你不仅写出来了,还写出了景色之外,父亲心里的愿景。”①

“投其所好罢了。”曹植道,“父亲的愿景何尝不是我的呢?你知道我一向崇拜他,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他背过身,面朝栏杆之外,望着宫城内一片灰蒙蒙,橙黄色的灯火斑斓点点,洒于其间,甚是好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植举起酒瓶,“敬此时明月,敬过往,敬未来……”他好似想醉了,喝酒的动作都有些颤抖。

曹丕问:“翩翩公子也是投其所好吗?”

曹植一怔。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曹丕沉声道,“你真写出这样的诗句,到底在想什么?”

他仍记得天幕里说过的未来,最开始的时候,他不知该不该信,也很担忧自己的行为,会弄得更糟糕——事与愿违是这样的,有时候越想要它变好,就会越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赤壁之战后。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疫病蔓延,民不聊生。

连天幕本身想要改变历史,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自己?

所以每当未来如天幕所言,一一应验后,他就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曹植。随着年龄增长,曹植身上的文人气质更是优越,优越到曹操的眼里怎么看曹植怎么都顺眼,而自己在曹操眼里,恐怕就如那宫墙上的小草,只有心情和悦时看着才有些美感吧。

一首又一首惊艳的诗篇,一次又一次夺目的展现,曹丕的心里五味杂谈。说羡慕是羡慕的,说嫉妒却谈不上。每每身边有谋士与他说小心曹植,他总要揪心,他总是矛盾。

如果曹植不是从小与他一同长大的弟弟就好了,这样他就可以随意对待曹植,是要除去还是豢养都好。

可惜并不是。曹丕想的太复杂,不得不想得复杂。如果曹植有二心,他不会甘愿将世子之位让与。如果曹植没二心,曹丕也很难让曹植辅佐自己——

在他心里曹植就不适合。

曹植这个人他从小看着长大,知道对方骨子里的任性、傲性,也知道对方养尊处优,并不是说不能吃苦,而是曹植天生就是一个文人,思想太单纯了,政治场的浑水,不是他能够趟的。

曹植低声笑道:“这些年你我之间渐行渐远,是对我有所防备吧。为什么?我对于你来说,是威胁吗?”他敛起笑容,沉声质问:“我能威胁到你吗,五官中郎将。”

六年前曹操封了儿子们各种侯,唯独曹丕封为五官中郎将。后来日常事务也都交与曹丕分担处理,完全是当成世子来培养的,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曹丕的世子之位,几乎无人能撼动。

可偏偏自那之后,曹丕与曹植开始保持距离。起初曹植没发觉,后来曹丕躲他躲得狠了,好几次出游都爽了约,曹植才渐渐回过味来。

那时候世子之位高悬,不少人在他耳旁吹风,就连关系最好的杨修也说,曹操不立世子是在等曹植主动,说要帮助曹植争夺世子之位。

曹植才意识到,原来他们兄弟之间,不知不觉多了一层关系。

他落寞道:“铜雀台筑成后,你我与仲宣、公干他们常来,宴请宾客、饮酒作诗。还有你最爱弹棋,出题让我们作诗,你却在那玩棋……那样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会有了?”②

曹丕苦闷道:“不聊这个行不行?”

曹植道:“行,你说聊什么?”

曹植伸手拂开衣袖,撑住栏杆,跳着坐了上去。这个动作十分危险,他几乎半个身子都悬在外面,而这是铜雀台最高处,离地几十尺,掉下去就没命了。

曹丕立马要去扶,却被曹植躲开了。曹植的双脚勾在栏杆上,很快就坐得稳稳当当,还喝了口酒。一双眼半眯着看曹丕,那桀骜的表情似乎在说:你看我多厉害,我一点也不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