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飞速切到事件记录。
【建安十三年冬,曹军与孙刘联盟军交战于赤壁,曹军不敌,曹操败走华容道,退居江陵。周瑜趁势攻打江陵,曹操败回北方。次年疫病在江水沿岸爆发,死伤数十万人,江东亦受侵害。】
这段走向,虽然和历史不太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她的努力全都白费了,不仅没有阻止这场战争,还让这场战争提前了,不仅提前了,还加剧了天灾,更多无辜的百姓因她而死。
她注意到,信息旁边还有个播放按钮,她点下后,屏幕一黑,随后出现了一片火海。
红得耀眼,火光像泼开的朱砂,船只在其间像隐在山水画里,美得太残忍。镜头拉远了,火海之上是一片灰蒙的浓烟——这是天幕俯瞰大地的视角,安然根本不敢去算,这一片火到底烧死了多少人。
“哇,你又在追什么新剧?”她的舍友被画面吸引,惊奇道,“特效好好啊,国内的剧什么时候有这水平了?”
安然愣怔地抬头,眼眶一热,流泪道:“这不是特效。”
这怎么能是特效……
她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来自千年前的哭喊,撕心裂肺,痛彻心扉,为求生的呐喊,为求死的呻/吟。
声声泣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有话说:
本章情节因为天幕的影响,赤壁之战提前上演,所有关于疫病、战争场面等等都是虚构的,是小说故事。感谢支持,鞠躬
1、《伤寒论》序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说的是,建安元年以来,家族里因为伤寒死了很多人。所以合理推测在当时,伤寒这个病也是高感染性、高死亡率的疾病。
我在文里虚构了一下疫病是血吸虫病+伤寒的plus版本,总之是个非常严重的天灾就对了。
2、应该是云梦泽的一小部分。
3、农村的茅厕就是一个坑,所以是真的很脏、很多病菌。给疫病传播提供了土壤。
4、《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的记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也可以看做是草船借箭的原型,但并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而是发生在之后建安十八年(213年)的濡须之战。
本文不写后面的战争,所以借此情节来用一用,为丰富战争场面。
5、《赤壁之战》里写道:“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南郡即江陵。
第31章 第 31 章
在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的宫墙里, 宫女侍卫纷乱地跑着,他们脸上满是惊恐,好似下一秒就有利刃从身后砍来。
无数的哭喊声像洪水一般,滔天巨浪般压来。
在人群里, 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 他害怕地瞪大双眼,紧紧咬着下唇, 脸色发白。
这场劫难里, 所有人都自身难保, 没有人管他。无论他是王公贵族, 还是普通的小仆人。
他缩着身子往外逃, 躲过了惊险的明刀利箭, 躲过了倒塌的高墙,终于找到了一匹马。只要有马, 他便能逃出这个地狱!
忽然, 他被一股巨大的掌力一推,整个身体往前倒去!他的脸埋在土里,那土里都带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这是曹操的儿子!杀了他!!”
“杀!!!”
小男孩浑身发抖,一瞬间画面天旋地转, 变成了尸体遍布的战场。士兵们口中高喊着“杀!!!”,毫无感情,只有麻木的手,挥动着刀枪, 一下、一下、划破敌人的血肉。
曹丕猛地从梦中惊醒,颈边一圈的汗都打湿了衣领。
快二十年过去了, 幼时死里逃生的经历, 还有这些年征战的经历, 总是魇着他的梦,伴着他的夜,像鹰爪一样,时不时要狠狠抓他一下,提醒他过去难过去。
被噩梦惊醒,他自知再难入睡,便起身穿衣,往外走去。
邺宫里的道路旁点着烛火,微弱又闪烁地照亮前路,他一个人在偌大的宫道里行走,不知不觉竟走到了铜雀台。
他悠悠地登上台顶高阁,见栏杆上倚着位青年男子——如今也二十有六了,蜕去稚气,隽秀的脸上另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他见过许多文人墨客,都不似眼前这人有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