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月歌+番外(570)

陈先生问道:“尺画,你真的不和我们落音楼续签契约了吗?”

尺画驻下脚步,回身看向陈先生,笑意不减地说道:“陈先生,你不必再劝我了,我会将这两日的戏唱完,往后我们好聚好散,有缘再见。”

“殿下已经回京,尺画你当真……”

尺画颔首,敛去笑颜,又道:“正是因为殿下已经回京,所以今时不同往日,我万万不能再继续扮演殿下在落音楼唱戏了,还望陈先生见谅。”

陈先生愣在原地,他细细地思索着尺画的一番言论,最终他点头答应,不再多言。

毕竟长安城风云难测,而且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第141章 长庆:3

虽是秋末,但玉迟王和韩清玄回长安那日可谓是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照映在长安城的每一处,清晨的宣政殿在阳光之下更是熠熠生辉,庄严神圣。

“宣玉迟王、韩清玄觐见!”

随着侍从的传唤,满朝文武百官无不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地留意着走进宣政殿的两位年轻男子。

两位年轻男子来到高堂之下,而高堂之上则端坐着大齐江山的最高统治者——长庆皇帝。

冠冕十二旒之下,皇帝疲惫的眉眼间有着些许笑意。在他的身后有一道珠帘,端坐着大齐江山另一位手握大权之人——皇后。

皇后浓厚的朱唇浅浅含笑,与皇帝一样,她的目光停留在走进宣政殿的玉迟王和韩清玄的身上。

“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玉迟王和韩清玄下跪拜道。

“免礼平身。”皇帝开口回应,并抬手示意。

“谢陛下!”

皇帝又道:“此次玉门关时疫,两位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是大齐江山和百姓们的功臣,如今回京,朕与满朝文武为你们接风洗尘,共庆此刻。”

“谢陛下隆恩。”

“你们对大齐有功,对你们的赏赐朕会与各位大臣再三斟酌,你们且安心等候便是。”皇帝说道。

“谢陛下。”

“陛下!臣有事启奏!”朝臣中走出一位中年大臣,正是礼部之中掌管外交事宜的鸿胪寺卿张佑。

“张大人请说。”皇帝颔首道。

只听张佑说道:“如今我朝与高丽商贸往来频繁,且明年开春之后,飞鸿长公主与高丽贤王将回京还朝,臣与众位鸿胪寺官员商议,认为最好有一位使臣即日启程前往高丽,不仅可以带队商贸,而且完成商贸后还可以亲自迎接飞鸿长公主还朝。”

皇帝点头,甚是赞同,他说道:“如此甚好,张大人的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张佑唇角轻扬,说道:“回陛下,臣与众位鸿胪寺官员一致认为,韩清玄韩大人再合适不过。”

“韩大人年轻有为不说,更是昔日的状元,见多识广,定然对高丽有所了解,且韩大人诗名远扬,在高丽颇负盛名,此番由韩大人带队定能事半功倍!”

此言一出,满朝大臣的神色变得微妙至极,人人皆静观其变,等着皇帝的回应。

然而皇帝并未出言回应,只听立在众臣之首的太子开口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只是韩大人刚回京,且出使高丽并非小事,事关两国友谊,还得从长计议才是,使臣的任命急不得。”

张佑说道:“正如太子殿下所言,事关两国友谊,出使高丽之人定然得是一位德才兼备,在大齐和高丽都颇负盛名之人,眼下朝臣之中没有比韩大人更为合适之人,这也是臣与鸿胪寺上下商量之后的一致看法。”

此时,大理寺少卿龚祁开口说道:“鸿胪寺的建议固然是为大齐着想,只是此事还得问问韩清玄大人意下如何,若是强人所难,事情反而会不尽人意。”

众人颔首,于是纷纷等待着皇帝和韩清玄的回应,一时间,朝堂之上的气氛愈发微妙。

须臾,高堂之上传来皇帝的嗓音:“韩清玄,你意下如何?”

韩清玄微微颔首,拱手拜道:“臣此番能够回京是陛下给予的恩典,如今能为陛下排忧,为大齐出使高丽更是臣的荣幸,此事臣全听陛下的安排差遣。”

皇帝微微颔首,不再言语,正当众人以为此事板上钉钉,韩清玄会再次离京之时,却听见耳边传来朝堂之上极为陌生的嗓音。

“陛下,关于此事,臣弟有话不得不说。”

众人定睛看去,发现不是旁人,正是韩清玄身旁的玉迟王。

皇帝也颇为意外,“但说无妨。”

只听玉迟王说道:“此次时疫来势汹汹,在玉门关时,臣弟目睹众多百姓因为时疫失去至亲,甚至失去自己的性命。那时候的玉门关可谓是满目凄凉凶险,是朝中众位大人从未见过的景象。”

上一篇:妖食记下一篇:渣攻们听说我转世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