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郎中人手不足,且尚未找到药方之时,韩大人身先士卒,亲自熬药照顾病人,鼓励着病人战胜时疫。不仅如此,韩大人更是想尽办法应对此次时疫,若非他指挥得当,提议及时封锁玉门关,只怕时疫早已漫过玉门关,直抵中原各地,让更多的人因为时疫而失去所珍视之物。”
玉迟王抬头看向皇帝,语气真挚地继续说道:“临走前,玉门关百姓更是纷纷含泪感谢韩大人,韩大人于江山社稷有功,于百姓们有恩,百姓们更是期盼着韩大人此次回京能够得到应得的奖赏。臣弟以为朝廷若是不给予韩大人一个公正合理的待遇,只怕天下百姓都会为之惋惜,为朝廷的决定而失望,还请陛下三思!”
说罢,玉迟王拱手深深一鞠,满朝文武百官闻言无不震惊,此番话也只有玉迟王说出来才最为得体适宜。
紧接着,太子亦开口说道:“请陛下三思!”
以太子马首是瞻的大臣们也纷纷开口说道:“请陛下三思!”
最终,皇帝颔首说道:“玉迟王所言甚是,出使高丽的使臣另寻他人,韩清玄有功于天下,理应留在长安为百姓做出更多的贡献。”
“臣定不负陛下和百姓们的期许!”韩清玄颔首拜谢,随后,他听见耳边传来满朝文武的附和之声:“陛下圣明!”以张佑为首的大臣也只能黯然失色,就此作罢。
待声音落下,珠帘之后传来皇后的声音,只听皇后说道:“现已深秋,出使高丽迎回飞鸿长公主一事需要尽快作出决定,依本宫看,此事不妨今日便决定下来,现在可有自愿出使高丽之人?”
正当满朝文武百官默然不语时,一位年轻官员走出来,拱手拜道:“启禀陛下、娘娘,臣胡阳愿意带领商队出使高丽,迎接飞鸿长公主还朝!”
皇帝欣然颔首,说道:“胡大人身为礼部郎中,年轻有为,且习得高丽语,是为此次出使高丽最佳人选。”
“臣多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和娘娘所托!”胡阳再一次拱手深深地拜道。
最终,满朝文武散去,走出宣政殿时,不少大臣议论纷纷,回味着方才朝堂之上的经过。
“玉迟王可真是出乎意料,让我们吃了一个大亏。”张佑向身边的朝臣感叹着。
此时,宋君逸走到张佑的身边,他开口说道:“张大人忘了吗?当年我也吃过玉迟王殿下的亏,如今我们可得对这位殿下刮目相看了。”
“小宋大人所言甚是,”张佑抚着胡须,唇角含笑,“玉迟王倒还真有几分临清王的风采。”
“往后我们还得小宋大人多多提点帮衬才是。”张佑看向宋君逸,眼前的宋君逸虽然年轻,但是已经官至刑部侍郎,且其父刑部尚书宋晞这两年已经几乎将刑部事宜全权交予宋君逸处理,宋君逸可谓是手握大权。
在宋君逸执掌刑部期间,刑部上下运行地井井有条,深受皇帝和皇后称赞,如此下去,宋君逸早晚会位至刑部尚书,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宋君逸颔首一笑,回应道:“张大人言重了,张大人久居官场,君逸应该向你学习才是,今日傍晚若是张大人肯赏脸,君逸请张大人去听戏,如何?”
“我一向好这口,自然会去。”
……
金銮殿内,令歌陪着皇帝叙旧,两人坐下身时,令歌注意到身旁的桌案上放置着《令诗》,他拿过来翻阅,笑问道:“皇兄也看这本诗集吗?”
皇帝微微一笑,说道:“这两年闲来无事,朕便会翻看这本诗集,想象着你的生活。”
“多谢皇兄的关心。”令歌颔首笑道,他抚着诗集被翻阅有损的纸张,一时间心中生起愧疚,“令歌一走就是两年,还望皇兄莫要生气。”
皇帝一笑,安慰道:“朕又怎会生气?知道你过得好,过得开心,朕也开心,而且你也一直给朕写信不说,如今还不远千里地回来看望朕,朕很是欣慰。”
“对了,你和令楷如何?他对你可好?”皇帝询问道。
令歌颔首一笑,说道:“阿楷待我极好,皇兄不必担心。”
皇帝宽慰地笑着,说道:“他待你好就行,要不然朕定不会饶了他。”
令歌微笑脸红,他侧首看见有宫婢在为殿中央的香炉添置香料,仔细一闻是一股淡淡的药香,他转言问道:“皇兄这两年的身子如何?可有按时服药?”
皇帝笑着摇头,说道:“老毛病了,就算按时服药,这人的身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见令歌有些茫然无措,皇帝又安慰道:“朕没事,见到你身子都舒服了许多,今日你回府好好休息,过几日再进宫来小住一段时间,陪朕好好叙叙旧,说说你这两年在塞外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