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很多。
总结了湘州目前已经连续降雨雪半个月的天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表示情况很严峻,并有不断恶化的迹象。
好消息是他们提前有所准备,目前因水灾而死的人不是很多。
坏消息是出现了大量冻伤人员,且已经有冻死的人。
然后报备了他们将准备祭灵以求天晴的活动。
最后比较直白地表示他们已经找高人问过,这次天降大灾,并非天子之过,而是因为湘州避灾多年,终于避无可避。
大臣们一听,都傻了眼。
湘州那边居然自己主动把锅给背了!
这谁能想到?
按照他们的理解,对皇室有意见的陆氏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竟然还主动将这种非常容易推脱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诸位信誓旦旦地说,湘州的大灾是因为太子的过失,才引来天罚,是请哪位高人测算的呀?”
“你们说国师是太子殿下的师尊,国师在此事上不可发言,那远在湘州的李真人所言,可能作为证据?”
“恰逢此灾,太子殿下为了治灾而夙兴夜寐,尔等不仅不能体谅殿下的辛苦,还试图将罪责推给殿下,是何居心?”
二皇子那边找的道士自是有些水平和名气。
但跟国师还有李疗都有着不小的差距,未必敢承认自己的水平超过二人。
见太子那边早有准备,指不定是划好了陷阱等着他们往下跳,二皇子党立刻改变了口风。
声称是受了奸人的挑拨才对太子有所误会,他们回头就把人给治罪。
然后二皇子又大义凛然地站出来,表示自己要亲自去湘州治灾。
萧云听完,又笑了。
她这是都准备好了,让他直接捡功劳是吧?
二皇子自觉这是一个极妙的主意,因为支持他的官员中,有不少出自湘州。
他去湘州治灾,一方面是显示自己对湘州的看重,另一方面就是有这些官员背后家族的帮助,他即使是抄太子的治灾政策,实行起来,也比太子那边顺利太多。
成绩这不就出来了么?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太子肯不肯放他离京。
然而事情又出乎了他的意料,太子对他要去湘州的事情似乎非常支持,还直接给他安排好了。
萧云:“湘州之中,如今水患最为严重,是临海的济、澄二县,正需要有人能够及时做主,就派二皇兄去吧。”
治灾可不是抄作业那么简单。
亲身到现在治灾,更是要吃不少的苦头。
希望二皇子不要辜负了她一直以来的期待,好好地犯一犯蠢,让那些人意识到这个盛国没她得散。
二皇子本有些警惕太子这么做是不是在给他下套,一听对方说是济县和澄县,就放下了戒心。
这是湘州比较富裕的两县,且支持他的官员中,就有出身出这两地的大族之人。
就算有什么问题,那些人也不会坐视不理。
萧云笑着给他也拨了一队人,让他们带一批防冻的物资,路过州府的时候交给佑郡王。
送走了信心满满的二皇子,京城彻底成为了萧云的一言堂。
她也没有猖狂起来,依旧兢兢业业地上朝听政,下朝上班,过着一天睡三个时辰的日子。
有作妖的就给几巴掌,没人作妖就催促他们年底赶业绩,想摸鱼的直接架空。
然后还能抽空处理各种信件。
谢攸去湘州也有段时间了,不知他去做了什么,既没有给她回信,她在湘州的人也没有探听到关于他的任何消息。
仿佛神隐了一般。
十月底,尽管做了极多的准备,当雨持续落了一个多月后,依然有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不得不远离家乡,成为流民。
湘州少数的远离水域的城池都人满为患。
好在与湘州相邻的苍州属于地广人稀,能够容纳一部分人口。
这会儿湘州人也顾不上嫌弃苍州多山林毒虫,发展落后什么的,他们能有块干燥的陆地站着就能够心满意足了。
济、澄两县被入海的江水淹没了一半,二皇子与近万的百姓困在山上。
这也就算了,他们上山的时候,将船停在附近已经与河流相连的湖面上。
却自作聪明地将船捆于一块巨岩,而没有派人留在船中照看,也没有背几条小船上山。
二皇子声称“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留下来面临洪水威胁”“要保护大家的财物”以及“尽可能带吃的东西上路”。
这些口号在说出来的时候,得到很多人的赞同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