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等水涨起来,将下山的路淹没时,所有人都傻眼了。
周围的郡县的人也都各自忙得焦头烂额,如何有空余的人力去将他们救出来?只好上报州府和朝廷,让他们去想办法。
由于反应时间和地理距离,等朝廷得知这件事的时候,距离二皇子带人上山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天。
粮食或许能够支撑这么久,但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可不好解决。
不知二皇子能不能安抚民众。
或者说,他跟那帮子文臣暗卫能不能消解这么多百姓的怨气,镇压动乱。
心理再怎么幸灾乐祸,在表面上,萧云还是得“兄弟情深”一下子。
“二皇兄居然遭遇了如此意外!”
太子殿下在早朝上极为震惊地喊出声:“难道没有人提醒他要留人在船上随时准备接应吗?”
满朝大臣皆闭嘴不言。
反正在场的不是他们,论罪也论不到他们头上。
就算他们跟洪水前线的那些官员关系不错,或是同为二皇子党,也不敢在此时替他们开脱。
生怕自己也被拉进去背锅。
那山上可不是几十人几百人,是上万的人!
谁要是背上这个罪名,一生的政治前途都葬送了。
而且无论是为哪一方开脱,都会得罪另一方人。
“二皇兄最是心地善良,老实听劝的人。”萧云突然发起火,从垂帘后边大步走出来,“定然是有小人教唆他,让他自断后路,以至于他带着上万百姓陷入如此困境中。”
众大臣:“……”
您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太子殿下对大臣们目光视若无睹,一边发火一边思路清晰地点了一大批官员的名字,然后道:“这些人中,进言者有过失之罪,未进言者有失察之罪,没有一个无辜的!先行停职,取消其一切朝官特权,待将人救出后,再问罪行罚。”
二皇子党嘴里泛起苦涩。
这不是砍左膀右臂,这是想直接腰斩吧?
萧云紧接着又说:“二皇兄为先皇后所出的独子,身份贵重,孤决定亲自去将他救出。”
“殿下!”
“殿下不可啊!”
“洪水如此危险,要是您有个三长两短……”
别人还没反应过来,太子党就情绪万分激烈地劝阻起来。
而某太子一如既往地霸道,一甩袖子,转身背手,掷地有声地说:“孤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
在下朝之后,霸气威风的太子殿下跑到国师的太微宫中,狗腿地给国师大人奉了一杯茶。
感谢对方为她在洪水一事上背书。
“湘州已于大雪日祭灵,效果不佳。京城这边,要劳烦您在冬至日祭灵。”
“师尊,世人皆对您有误解,徒儿我打算借此事为您博遗世美名。”
萧云说了一大堆的好话。
也只是换来国师一个浅淡的笑容:“徒弟长大咯,嫌弃师尊的名声不好,影响你得民心。”
萧云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确实如此。
在竞争者如此垃圾的情况下,她还是迟迟不能得到部分核心世家的支持,就是因为她是国师的弟子,利用玄学手段来从皇帝手中得权。
再就是她对有罪之人的审判太过干脆利落,让他们心存忌惮。
但后者可以通过怀仁手段来缓和,前者要改变,就太难了。
她不可能将得到的东西还回去。
就只能想办法改变国师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国师倒没有生气,捧着她给倒的茶,慢慢地将其喝完,等气氛冷却了一些,才说:“宫里的大量的道士说明了一件事,耗费生灵得到的所谓奇物,不过是愚昧人心所结出的渣子。”
他也曾有过这样迷信的时候,只是未曾伤及人命,荒废了些钱财人力而已。
现在对自家徒弟口中的“化学反应”更感兴趣。
所以国师用包容慈爱的口吻说:“你若是想做,便去做吧。”
第130章
萧云为国师准备的祭品, 同样也是五行灵物。
一是为了跟湘州那边作对照,体现出有“龙气”加护的厉害。
二是为了洗干净一些帝陵中难以替换的宝物。
比如说魔教教主专门跑来盛国皇陵抠的那颗宝石。
传闻中与绝世武功有关的霞光之眸。
原著里并未提及,但也不是没有蛛丝马迹。
比如“魔教教主为将神功练至大成, 闭关不理教务”这句话。
从剧情上讲, 这是为了让身为男配的魔教少主滥用权利,跟女主搞“你不愿意我就不勉强,但是要离开我就不行”版强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