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会得罪乔氏。
即便乔氏出了这样的丑闻,也最多把那一家人给砍了,动不了乔氏的底子。
晏怜作为竹南人还参与此事,大概率会引祸上身。
她想借这个难题看看晏怜的本事。
至于第二条,既是警告他不要让怡亲王因为此事而死(会连累苦主),也是在暗示他,自己对怡亲王的死早有安排。
是的,萧云已经决定将晏怜纳入麾下。
此人虽然心思歹毒,但实在是聪明,又擅长计谋,口才又好。只要能够驾驭得当,会让她想做事情顺利很多。
上官迟虽然也擅长出主意,但他喜欢剑走偏锋,看人乐子,还喜欢摸鱼,不会主动增加自己的工作。
相比起来,要更不靠谱和不积极。
晏怜闻言,苦笑一声:“殿下可真是给晏某出了难题,但君有令,不得不从,就让在下代您去竹南走一趟罢。”
他选了更有风险的一条路。
看起来很有拜入太子门下的诚意。
萧云从晏怜手中拿到乔氏的罪证,拖着特意把碗端到晏怜面前吃饭的上官迟离开,回太子府紧急加班。
又让人给怡亲王府递了帖子,说明日要上门拜访。
最后避开上官迟让人去查谢攸是否在京中。
她匆匆忙忙地离开,没料到自己想要找的人,就在她离开不久之后,进了酒楼,一路走至上官迟预定的雅间。
晏怜正慢慢地吃着面前的“健康菜肴”,抬头看他,很是友好地说:“谢兄,你也是来酒楼用膳的?”
谢攸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第104章
晏怜见谢攸不搭话, 换了一种更为无辜的语调:“许久不见,谢大公子还是一副恨不得将某扭送官府的模样。”
“在洗脱罪名和嫌疑上,晏公子比丞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下是没想过要将你送去官府的。”谢攸的目光在动过的餐具上扫过, 猜到刚才在此处之人的身份。
他微微一叹:“上官居然推荐了你。”
晏怜:“作为我们共同的好朋友, 上官兄向来很注意将我们分开对待,如果你选择入仕,他是不会向太子推荐我的。”
谢攸:“你对太子的感受如何?”
“很难想象,萧氏和国师能够养出这样有仁明之象的储君。”晏怜感慨着,“聪慧与善心兼具,又足够果断, 我以为世上有你一人便算多了, 没想到还有太子。”
谢攸:“那你觉得, 太子能够容忍你的做派?”
“什么做派?”
“不在乎牵连无辜,将人赶尽杀绝的做派。”
谢攸和晏怜其实没有直接矛盾。
谢攸看不惯这人,主要是对方很喜欢挑起事端, 动辄伤人性命,若是被人记恨就直接令对方失去报复自己的能力。
做事太过毒辣,还很喜欢挑衅世家。
近三年内,被晏怜设计挑拨陷害而导致败落的世家,高达五家。
正因如此, 晏怜才在翰州混不下去,要去别处求一份前程(或者说再次犯事的本钱)。
不然以此人的才学与聪慧,即使没有很好的出身, 也多的是人愿意吸纳他这样的人才。
晏怜:“某些方面,我与殿下不谋而合。譬如, 对于某些陈腐旧规,世家贵族所拥有的特权, 殿下也是很是讨厌。”
谢攸淡淡一笑,转身离开。
他本担心晏怜来京城入仕,会闹出什么大事来,结果是来投太子。
那便无碍。
希望日后的某人也能像今天一样自信和高兴。
晏怜看着他的背影,隐约觉得不对劲。
就算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谢攸也走得太干脆了些,至少也该来几句名为“劝告提醒”,实则“警告威胁”的话。
看着面前寡淡的饭菜,他的心也寡淡起来,放下筷子去找掌柜打包一份带回去。
掌柜:“殿下临走时听说您还带了其他人来京城,便吩咐我们多准备了一份膳食,此刻还在锅里热着,公子稍等,我这就让人去给您装好。”
晏怜微微睁大眼睛,有了不好的预感。
等外带的膳食拿出来时,他的预感就被证实了。
里面的东西,不是清汤寡水,就是味道不佳的补品。
他:“这,给我书童也带如此贵重的饭食,不合适吧?”
“殿下听说您带的书童还是少年,就说‘孩子正在长身体,也应该吃点好的’。”掌柜大赞太子的体贴和仁慈。
晏怜有些笑不出来。
他近乎可以遇见,如果自己以其他的理由要打包一份饭菜带回去,太子也预留的话来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