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公夫人比上次见面衰老了一些,奔波劳苦加上还要照顾一个小孩,这几年着实受罪,邱静岁饱含歉意地向她拜了又拜,
“你这孩子,一家人怎么说起两家话来了,也不是为了外人辛苦,自己家里人算这么清楚做什么。”卫国公夫人笑的依旧豪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邱静岁忍不住脸红,不知道该答些什么好。
还是陆司怀说起一件别的事,就把话题岔开了,然后王羽仁又来找他有事,他便先行离开。
只剩婆媳两人面对面,邱静岁想说些什么打破沉默,却没想到是对方先开了口。
卫国公夫人声音淡淡的,脸上略挂着笑意,目光像是在看她又像是在看着别人:“我还以为你不会回来了。”
第130章
关于自己的这位婆婆冯氏, 邱静岁了解的并不多,只从家里人那里听说过,她是已故冯老将军的养女, 嫁给卫国公也算是高攀。
不知道她出于什么心理问出的这句话,邱静岁看着她, 没有贸然接话。
“十七八的年纪上, 我有个小姊妹,她是镖局里打杂的, 偶尔也跟着出出镖……”冯夫人看向扶着桌角的自己早已不再年轻的手背, 陷入回忆中。
冯夫人说这个小姊妹从小本来孤苦无依,被镖局东家收养,耳濡目染之下练就了几分身手,局里人手不够之时也常跟着师兄弟们出门。那时候她整天想的都是要好好练习武功, 以后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女镖师。
有一次镖局承接了一个大单,她跟着护送,路上结识了雇主家的少公子。她的性格机敏爽朗,那位不苟言笑的少公子行事张弛有度, 一路上多番遇难都在他们的合作下化险为夷。
货到了目的地, 两人却意外被困,过了半年多才侥幸逃脱, 那时两人已经互生情愫。
少公子郑重地向她提出婚约, 她一面欣喜,一面却知道两人身份悬殊, 如果嫁给他, 那女镖师的梦也便就此破碎。
她说她要回去想想, 可是回到镖局后,她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办法放弃江湖梦, 她想好好地拒绝少公子,可是人的感情何其复杂,再见面的时候,她又确实是欢喜的。
她想:先成亲也好,他大家公子,将来三妻四妾不在话下,那时我自请下堂,再去江湖闯一闯,不愧对他也不算愧对自己。至于名声,她本是江湖儿女,倒并不十分在意。
结果等孩子出生后,她的心态就完全的转变了。
她不得不为了匹配夫家门楣,改头换面,学繁琐的礼仪。不得不跟着丈夫东奔西顾,生活的重心不知不觉全都放在了丈夫和孩子身上。
从前闯荡江湖的心思被一年年秋风扫下的落叶掩盖在最底下,踩上一脚只能渗出酸臭的黑水。
这类似于“我有一个朋友”的描述方式,叫邱静岁很难不把这些事联想到冯夫人本身。她攥紧手心,冯夫人描述中的那个姊妹的未来,是邱静岁不愿面对的。
最后,冯夫人道:“你还比她要遭受的不甘更多。”
邱静岁抬头看她。
冯夫人严肃地诫训:“你以后是要做一国之母的人,不单要享用荣华富贵,也要担起国母之责。你不再是谁的妻子,谁的母亲,你是天下人的母亲,事事要为天下人考量。这里头的委屈,你忍得了吗?”
地下还烧着熏炉,浅淡的花香气息充盈在鼻尖,却烘得人难受。
屋子里长久地静默着,许久都没有声音。
——
回自己院子的路上,邱静岁看见管事媳妇带着两排十数个长相俏丽的侍女往后罩房走,她停了停,朝珍珠问:“是新采买的女孩子们?”
管事媳妇听见她问话,主动停下脚步,堆笑赶过来,哈着腰道:“是各府送过来的,都是亲戚们的意思,也不好不收,主子们叫先教着,等熟了以后使唤。”
这一水儿的小姑娘各个青春年少,体量纤合,有道是十八无丑女,看着就惹人喜欢。
邱静岁指了指排在起头第一位的那个侍女,道:“你抬起头来我看看。”
侍女依言抬头,邱静岁有几分惊奇:“我们长得有几分相似呢。”
“奴婢不敢。”侍女扑通跪下,受宠若惊,见她没有发怒的意思,才大着胆子稍微抬头,轻声道,“奴婢是夫人母家送来的。”
邱静岁惊了一惊,等她缓过神来,珍珠已经套出了侍女的来历。认真说起来,这人算是自己一位一表三千里的表妹,家里贫寒,被刘夫人使人找到,在邱府教了几个月才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