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之后(326)

作者:广寒宫宫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王祯尚且没有说话,另外一位东东士子就愤愤道:“世祖陛下匡扶天下,功绩莫说本朝祖宗,就是秦皇汉武也比的。可你看看,现在他的祖训有几条在遵循,各地公阁各自为政,川蜀几次被逼反,秘阁掌握天下权力,却希望主上万事不问,后宫也跃跃欲试。前段时间侍御史关汉卿就曾在大朝会质问几位相公,'世祖陛下遗训,事无不可对人言,如今安在?'说罢也不待御前班直拖拽,自行弃衣冠,回家写杂剧去了。”

王祯答道:“这个小弟倒是知道。吕文焕吕相公大怒,要将其革除功名。但是被文相公顶回来了。他还带着马祭酒和养斋先生去劝,可惜被关先生拒绝了。”

旁边有个岳姓学子激动,道:“文相公可是国之肱骨,可惜先为贾似道,后为吕文焕压制,天道不公啊!”

周围有人选说:“传合,我们知道你是岳王五世孙,先祖父岳珂公也是一代大家,五服之内的岳琚为两淮制置使,大房又有人尚了公主。你自然是不怕的,这这话传出去,我们还要不要前程。”

岳家传合尚且没有发怒,张养浩已然拍案而起,骂道:“太祖祖训,不可以杀上书言事人,纵然世祖也不曾破坏(勾龙如渊,那我呢?),留下和宗忠武和李庄毅(李光)千古佳话,难道如今连举子议论时政都不行了,那还开什么太学议政!”

岳传合顿时找到了知己,道:“希孟真乃我之知己,考前不好放肆,等收笔后我请伱去吃酒看《救风尘》”。

《救风尘》,关汉卿回家后的新作,目前已经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他们这次没考成也没看成杂剧,荒唐了二十年的北宋朝第八任皇帝见祖宗去了,他再治理平庸宠爱妖妃,到底也是一国之君,天下均要服丧,乡试推迟一个月举行,主考也换了人。

未及,礼部为其上谥号“桓帝”。桓帝独子早亡,其妃郦氏一直劝他收养宗室别枝,可是先帝景帝还有活着的儿子呢,所以内阁一直不同意。

果然,新帝三月初五桓帝灵前登基,七天后就送了郦贵妃去见了桓帝。追夺其家中恩荫,但不涉及安阳郡王郦琼之功勋。

一个月后,吕文焕因涉嫌贪污被免职。陆秀夫继任首相,张世杰任枢密使。

皇室人瑞,年过百岁的沈王赵昕据说感慨,“武宗以来,国家终有明主矣。”

那当然,武宗之后,前后少帝均不长久,最终迎立外藩吴王之幼子为帝,后宫与内阁争权,最后居然爆发了建炎之后最大的造反事件——吴璘之孙,吴太后堂弟吴曦在仙人关一代裹挟流民造反,声势浩大,有谋士说你如此你吴家七八十年三代人的忠孝名节,一下都扫地殆尽了。

吴曦说他已决意称王,立即到武器库,召集兵将说明缘故,禄禧等都向他祝贺,表示听命。吴曦面向北方接受王印。

此举天下震动,吴太后当朝晕倒,临终大哭不入皇陵,难见先帝与世祖、宣宗。

当然,吴曦如此,还是和经营巴蜀不当有关,建炎时,虽然为了打尧山提前预支粮赋,但是胜了之后就给减了回来,世祖甚至在“改土归流”的同时给予川蜀一定的茶马专卖福利;武宗虽然强硬,可以数次巡行蜀中,兴修水利以铜钱结民用,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之后中枢不稳,青塘战争,就一再苦一苦蜀人,不反就怪了。

这次叛乱直到新一代将星孟珙出世才被平息,由韩惠王吴玠开创的关东吴氏彻底衰落,仅看在吴玠和吴太后的面子上才没有大肆追究,仅仅吴曦近亲赐死,族人迁出了关中,但这也导致大宋朝延续百年的将门政策衰落。从此西军战力一降再降。

然后连续两位皇帝平庸好享乐,朝政能好就有个怪。多少大臣哭着喊着“世祖陛下啊您睁开眼看看啊。”奈何现任皇帝不知道到了地府会经历什么。

当然,对于京东府的学子,该考试还得考试,不过张养浩就不必了,他的旧作被马致远看到,大为欣赏,以自己的名义推荐到了燕京太学,直接参加恩科。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大宋文治还是一直很出色的,百多年来科举一直在改革,入朝渠道采取三舍法和乡试、会试、殿试再及恩荫并行,所以当官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但不管怎么样,考完试后,王祯就带着腊肉来拜访此界主考官(但不是改卷官)徐琰,也是他的乡人兼恩师,徐琰十分随和在书房见他,道:“我虽避嫌没有看你的试卷,但此次考的是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的结合,你必然是中举在望的,提前恭喜你了。”

王祯苦笑,“老师打趣我在班门弄斧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