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就是文化水平再低,也知道这跟李宝去年过世,自己今年退休,御营水军和海军新任都统制威望不足有关系,此事一度恨得他要重新喊起号子“爷爷生来要杀人,杀尽矮脚秃头人。”,还是老婆揭穿了他已经得了风湿病无法长时间撑船才作罢,不过心情郁郁之下想着总是太平盛世了可以重操旧业,没想到又遇到这样的事?
不过,“哼,你这里拖一拖,万一人家等着米下锅的被人家拖死了,那也是你渎职,以为不贪污就是好官了。”但终究是经过乱世的人,知道大乱之后很多事难以周全,再史浩再三保证尽快核实之后按照政策补发后,气也顺了一些。
但张荣毕竟是张荣,乱世血海里拼出富贵功名的人,又岂是那么好糊弄了,他屁股刚抬起来就又坐下来了,还嫌不舒服担着一条腿,道:“行吧,这事儿俺回头再来问你。知道转到户部的萧恩吧,那是俺的老下级,你糊弄的了我可糊弄不了他。但还有一件事,四鼻孔大鲤鱼怎么说?”
原来这此鲤鱼,四个鼻孔,红尾金身,大宋境内唯独济州产出,本来在西南微山湖一代的,后来有一任地方官试着在济水投放了几尾鱼,居然还没破坏生态给传了下来,因此每年到了打鱼季节渔民都要大力捕捞,不仅周围的酒楼高价收购,就是一些大户人家也要碰碰运气,当真是有市无价。
说到这个,史浩就有些语塞了,倒是一旁的推官吴芾道:“济州无甚特产,今年正好赶上地方官进京述职,听说胡宏胡天官是福建人最好吃鱼,偏偏又不喜欢人送重礼,知州就想着把这鱼腌制了拿给他当个彩头,倒也不是不给渔民钱的,算不得巧取豪夺。”
他这话说的无比正确,但是史浩却清楚这王八蛋在害自己,这种官场潜规则,能说给张荣这种曾经被逼反了的人说嘛,果然张荣闻言大怒,蒲扇大的手掌就把桌子上的酒肉都扫到地上,指着史浩的鼻子大骂道:“你们这些腌臜玩意儿,不思好好治理地方,就想着巴结官员。呸,就是宋荒灵帝时才有这样的风气,还付了钱的,一条鱼能卖二十贯钱,你给二十文,不是欺压良民是什么,老子多亏是遇上了官家,不然碰上你这样的官主持乡里,还是要反了。”
听听,听听,这是什么话,太平盛世的你还要造反,史浩心里的士大夫品格让他非常不适,“鲁王,下官却是有有不是,但这种事自古有之.”
张荣冷笑,借用了一句官家的话,“自古有之,就一定对了吗?”
史浩和一众官员、差役一时怔住,差点没反应过来这是位大老粗帅臣还是哲学家,就看张荣大步流星走了出去,还一边喊自家夫人派来的小厮,“把张起给我喊来,读了那么多年书,给他老子我写个奏疏,我要弹劾。”
张起,他老年得子的儿子,三年打跑了四个先生,也不知道能写出什么来。
当然,这篇文章还是由鲁王资助的县学教谕完成,连夜送到燕京,请虞允文和来述职的范成大一起帮老丈人修改了一下措辞,走御史途径给了赵官家。
赵官家看完后,昭示群臣,道:“诸位卿家眼里,或许不是大事。可张荣却知道小民不易,替天行道,当如是也。”
于是,史浩打包回老家任职凤凰旬刊编修去了,他尚且年幼的儿子史弥远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张荣是我除了岳飞外最爱的角色,怕他失色。
(本章完)
第192章 番外之百十年后
王祯是泰定五年参加科举乡试的,按照后世的纪年,那一年也是1292年,他二十一岁。
在这次赴考的过程中,他还认识了一个好友兼任对手,济南府人张养浩,比他大了一岁。
两人学术观点不同,爱好也不同:张养浩写的一手好词曲,能拿到教坊司换酒钱那种水平;而王祯世代务农,除了读书,就爱一头钻进土地里研究庄稼长势,还曾经因为提高过玉米产量而得到过东平张氏宗族的“科技进步奖”。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东平张氏乃是国朝初年鲁王张荣的后嗣分支,在这里安家生根,遂成望族。
但大家对于他们家的印象都不好,张养浩在听王祯说起时,就冷冷笑道:“整个东平,一半的田地都是他们家的,贤弟替他们长了出息,自然该得报酬。”
王祯叹息道:“希孟(张养浩字)兄,小弟不是不知道这是助纣为虐,可我家世代在东平府为小吏,若是得罪了他们,家里的四十亩田就不一定保得住了,家父也做不下去了。”
张养浩气愤,“世祖陛下册封建炎三十六功臣,曾说道谁若家有良田十万亩,朕必然歼灭如女真。可叹鲁威王一生爱民爱兵,晚年犹为民做主,谁知道不过一百五十年,竟然有这等不肖子孙,败坏他老人家的一世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