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失笑:“自然不会!”
七杀:“嗯,父皇说不会,那肯定不会,儿臣愚钝。”
她未争辩,秦始皇却不放心了,道:“婳儿,你为何以为你长兄会自刎?”
七杀:“因为,因为长兄对父皇极为孝顺,若误认为诏书是父皇所拟,便会听父皇的话。”
秦始皇皱眉:“不会的。”
沉思数息,道:“那伪诏指责你长兄不忠不孝,在外不能立功,反而对朕心怀怨恨,用词极为严厉,为父断然不会这么说你长兄,更不可能赐死他!这一点,你长兄他知道!”
七杀:“父皇说得对。”
然而扶苏并不知道。
她都快对秦始皇心生怜悯了,只是看错赵高、李斯、胡亥、扶苏这四个人,却断送大秦基业。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秦始皇总觉得七女儿口中说他对,心里并不这么想。
便道:“赐死长公子何等大事,就算朕真有此意,宗族也不会允许,必有一番纠葛来往。未经朝议,未得宗族首肯,仅凭一纸诏书,怎么可能赐死一朝长公子?”
当宗族和朝臣是死的么?
七杀:“嗯,不太可能。”
女儿还是觉得有可能。秦始皇:“你长兄纵然相信了,难道不会亲自回咸阳询问?只要他一问,便知真假。”
七杀不语。
暗想这正是无数秦粉为之扼腕的悲剧,扶苏啊扶苏,你为什么那么着急死?回咸阳问一声能耽误你多大功夫?!
秦始皇:“何况还有蒙恬,你长兄若是犯了糊涂心思,蒙恬定会制止他。”
七杀:“蒙恬将军对大秦忠心耿耿,对父皇、长兄也忠心耿耿。”
这话没什么毛病,但秦始皇下意识想,对于蒙恬来说,扶苏是君。
扶苏若真上了赵高等人的当,执意自杀,蒙恬阻止得了么?
那诏书上,也让蒙恬自杀,以秦始皇对蒙恬的了解,蒙恬绝对不会信。
但是,身为长公子的扶苏若是自杀,蒙恬会怎么做?也只能自杀!
想到此处,秦始皇一身冷汗。
之前他审胡亥、李斯、赵高三人时,能够心平气和的点破他们的心思,甚至还能推测李斯不敌赵高、赵高想做皇帝等等。
皆因一个前提:大秦有长公子扶苏,还有领兵三十万的蒙恬。
看得远一点,岭南还有开疆拓土的五十万秦军!
再打一次天下都够了。
所以他不慌。
不管赵高等人如何蹦跶,只要扶苏和蒙恬发现不妥,领兵回来,便能轻易镇压这几个跳梁小丑。
哪怕朕真的死了,朕的大秦依然平平安安。
可万一扶苏如婳儿所说,自杀了呢?
那可就,那可就......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刻,秦始皇恨不能把扶苏抓到自己面前,问问他收到假诏书到底会不会自杀?
内心深处,秦始皇想要相信扶苏不会那么冲动,但思及以往那些事,又不敢保证了。
他敢保证蒙恬,不敢保证扶苏。
看了一会儿窗外的风景,秦始皇忽笑道:“婳儿,父皇和你打个赌。”
赵高拟的伪诏是罪证,并未销毁,秦始皇令人送去上郡给扶苏。
扶苏若有自杀之意,七杀赢,秦始皇给她一块上好的玉佩。
扶苏若质问使者,坚决不死,秦始皇赢,七杀送他一件亲手做的外袍。
这种稳赢的赌约,七杀没有不参加的理由。
甚至还希望多来几个。
714 大秦女皇(15)
暮色降临,队伍在一处较大的驿站停驻。
秦始皇又叫了女儿一起用膳,说些朝堂逸事,七杀听得津津有味。
诸子女中,秦始皇最喜爱的是扶苏,这点毋庸置疑,但他对其他儿女也并非不管不问。
物质上,秦始皇从没亏待过任何儿女。
还时不时敲打相关职司者,绝不允许出现“奴大欺主”的状况。
是以嬴伊婳的兄弟姐妹们无论生母出身如何,都能得到极好的照料,吃穿用度上绝不会被克扣。
像清朝那种教养嬷嬷欺负得公主不能见驸马的事儿,在秦朝不可能发生。
父女俩正说着,忽听主帐外传来嘻笑声,并渐渐汇聚为歌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秦始皇住了口,静静听着,脸上浮现一抹骄傲的神色。
七杀轻轻应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这是《诗经》中的《秦风.无衣》,描述的是秦军将士出征前的激昂士气,以及君臣情、战友情。
只是听着歌声,七杀就能想像出秦军奔赴战场、一往无前的壮阔景象。
这是天下精锐之师,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也只有共赴国难的赳赳老秦,才能培养出这样的雄军。
简简单单的词句,虎贲军不断重复,唱出了慷慨壮烈的气势。
秦始皇听着听着,忽道:“你长兄曾说,天下已定,应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七杀极为惊愕,定定地看向秦始皇,她还真不知道,扶苏竟然说过这种话。
难怪秦始皇虽然偏爱扶苏,却迟迟未立他为太子。
秦始皇苦笑,“婳儿,你可知,一旦秦军卸甲,将会发生什么?”
七杀:“兵戈再起,诸国复立,厮杀永远不会停止!”
大秦统一天下,乃是以杀止杀。
秦始皇:“没错。”
停顿了数息,又道:“没错啊!”
养在深宫的娇娇女婳儿都能明白的事,被当做储君培养的扶苏怎么就是不明白呢?
虎贲军令行禁止,训练有素,但是,七杀更感兴趣的是大秦锐士。
锐士,在后世泛指精锐的士兵,但在先秦时期,有其特指,指的是秦军中的一支特种部队,比天下闻名的魏武卒更强大。
《荀子・议兵》中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遇之即溃。
魏武卒曾以五万之数,击败五十万普通秦军。
后来秦军选拔、培训出锐士,在伊阙之战中斩首魏武卒二十四万。
自此,魏武卒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魏国也无力与秦国争锋。
交战时,锐士是秦军的前锋,如一把插向敌军心腹的利刃。
撤退时,是坚如磐石的后卫部队,最后撤离战场。
作战风格极其强悍,而且野蛮,是精锐中的精锐。
秦简中有这样的描写,战场上,大秦锐士腰挂敌人的头颅,腋下夹着俘虏,手执战刃,冲杀不断。
仿如杀神。
大秦锐士,可用“风林火山”来形容,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若是动起来,便有雷霆之怒。
可惜七杀没有虎符,暂时接触不到锐士,不能一睹他们的风采。
虎贲甲士们唱了一会儿《无衣》,又唱《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秦国虽尚武,也有悠悠情思。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各种思念,盼望他早日凯旋而归。
七杀歇息时,虎贲们已经唱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先秦时期最为有名的情歌,也出自秦国。
有人说这首歌是在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伊人”指的不是美人而是贤士。
对此,七杀想送他们三个字:想太多。
那个时代的人说话都比较直接,没那么隐晦,是后世牵强附会了。
715 大秦女皇(16)
这边,秦始皇和七女儿越说越投契,一行人离咸阳也越来越近。
那边,远在上郡的扶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逐字又看了一遍,颤声问使者:“这真是父皇的意思?”
诏书上说他“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为人子不孝,赐剑以自裁。”
扶苏觉得自己好生冤枉,他的确数次上书父皇,谏言施仁政。
但他对父皇只有敬仰孺慕,绝无怨望,绝无!
劝谏父皇,也是为了大秦,为了父皇青史之上的名声,并非因为想做太子!
父皇,怎能这么误会他?
使者:“陛下之意,尽在诏书上,请长公子自己看。”
父皇竟然如此厌弃自己,扶苏心碎欲死,掩面而泣,提着父皇赐下的长剑,转身回内室,准备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