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360)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可是总有个科学的道理吧,客观的道理。到底酵母是不是越老越好?”

子安很诧异:“你做了那么多年面包,经验不少了,这个问题应该早就有答案。”

“做面包是综合经验,我知道怎样调整,让面团达到我要的效果。只有一样东西我从没调整过,我没想过要更换多喜子。”

子安很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客观地想,当然是耶桫的说法更科学,60年和3年的酵母相比,味道的差别恐怕不容易尝出来。但多喜子是俞家宝的精神支柱——子安还是第一次见酵母有个正经的名字,而不是“小黄”“老白”“铁蛋子”,这就有点疯魔了。更何况俞家宝还会跟多喜子说话,完全超出他对正常人的认识。

他之所以不把俞家宝当神经病,是因为酸面包的滋味太妙了。俞家宝对多喜子的情感,或许正是他做面包热情的由来。这有什么科学可言?人类大部分的创造,出发点从来都不是理性。

“酵母当然是越老越好,”子安笃定地说,“长时间养一只酵母的人,信念贯彻在做面包里,是很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东西没办法量化。”

“整个做面包的行业都在量化,机器在替代人。”

“机器替代不了人,厉害的厨师有精细的感受力,机器模拟不了。你的感受力是跟老酵母连着的,耶桫不能理解,因为他是很实干很聪明的面包师,如果一样东西不合理,他认为必定是假的。”

俞家宝叹道:“我不想他把我当傻瓜。”

子安谅解地笑了笑,“那你就好好照顾多喜子,等她适应了,做一次不合理又很牛逼的面包给他吃,抽他脸!”

然而,多喜子一点起色都没有。做酸面包周期本来就很长,多喜子有气没力地生长,一周过去了,他还是做不出正常的面包。自出寺庙以来,他还从未那么束手无策过。

队伍里的人陆陆续续抵达公寓。两个招来的助手帮他们处理各种杂活儿和对外联通,他们不再需要自己去搬面粉、买鸡蛋、订购水果蔬菜和打扫房间。烘焙坊填满了各种食材,他们品尝、分析,测试各种材料,忙得不可开交。

可他们的中心支柱,多喜子,还是精神颓靡。

这一天,乐晴也从北京飞来了。比赛分两赛段,首先每个队伍要交出一种经典面包和一种创意面包,最后入围的八个团队,再做出一个决胜的面包。他们自然把酸面包放在最后,那前面的两种面包一定不能输。

乐晴能做出优秀的酥皮,对果蔬的运用也富有想象力,补充了俞家宝和子安的弱点。唯有一个问题,子安对乐晴很没好感,两人表面客气,心有芥蒂,俞家宝就成了传话筒、夹心肉、两头乌。

过了几天,乐晴实在忍受不了烘培室的气氛,强势地把俞家宝拐了出去。

“哥们儿带你去吃点好的!”

俞家宝正发愁:“不要,我要陪多喜子……”

“歇菜吧,你的眼睛他妈有超能力,盯着它就能发起来?要我说,你最好考虑换个酵母。”

俞家宝闷闷不乐地跟着乐晴走了。巴黎一直是大晴天,老城区随便一瞥都风景如画,如果能忽视垃圾和尿骚的话。他们推开一扇玻璃门,一进到店里,气味顿时不一样。

乐晴兴致勃勃道:“这家泡芙很牛逼,闻到了吗,很香的蛋奶烘烤味。”俞家宝一看,这玩意儿是泡芙?!生日蛋糕都比它简洁。

“这叫车轮泡芙,长得就像个车轮。”

“废话!”

乐晴塞给他一个手掌大的泡芙,“小爷,你来到巴黎了,就虚心点,学点东西!巴黎很多点心都有来历,了解它的历史,以后跟客人聊天,也显得咱糕点师傅有文化。”

俞家宝笑道:“您这是高级甜点师,比糕点师傅多一字。”

乐晴不跟他贫,继续说:“车轮泡芙有一百多年历史,是为了巴黎-布雷斯特自行车赛创造出来的,所以造型是个自行车轮子。这家泡芙分七层,上面是黄油酥皮,盖着切开一半的泡芙。泡芙里夹的一层榛子酱、一层杏仁巧克力奶油、一层甜酸桃子酱、最后是糖渍桃子果茸杏仁奶油。”

俞家宝光听就很累,没想到泡芙吃在嘴里,并不像描述得那么复杂,坚果、蜜饯和蛋奶水乳交融,酥脆的皮、空气感的泡芙、温润的奶油口感参差有趣,咬在一起满嘴丰满的甜润。

“真好吃!”俞家宝惊叹,“每样材料都不多余。”

“懂行,”乐晴赞赏道,“走走,咱继续吃下一样。”

乐晴为了让自己有文化,真做了不少研究。他对巴黎甜点了如指掌,像是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他的英语比俞家宝还烂,但总能昂着头、目光炯炯地说话,巴黎的店员没一个敢怠慢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