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359)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阿佑停住了脚,身体发冷。下一刻,他就接受了命运,对母亲说:“北望哥说得没错。我跟俞家宝分手了。”

文世龄睁大了眼睛。阿佑说的每个字,都比刚才花盆碎裂的声音刺耳。

阿佑很难过,说给母亲听,等于承认了分手的事实。他没想到自己会在这种情况下出柜,语气平常得犹如跟母亲说“他拔了颗牙”。母亲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他却也不在乎了。

他略休整衣服,带着点复仇的快意说:“妈妈,您现在满意了吗?”

第174章 高级甜点

一周之后,俞家宝已经忘了自己身在异乡,必要时也能一个人出门。巴黎的生活忙碌又新鲜,他忙着喂酵母和做各种测试,让多喜子熟悉巴黎的水土,一有空闲,他就去L'Origine找耶桫大师。

耶桫不再把俞家宝看作对手。在这里,他认为俞家宝比他低一等,是个想要名成利就的年轻人,而他早就皇冠加身。因此他变得非常慷慨,俞家宝有什么问题,他都尽力帮忙解答。有霍子安做翻译,两人的沟通特别顺畅,他们自由出入这家店的后厨,得以窥见顶级店是怎么运作的。

巴黎店历史悠久,几乎算是城区里的景点。他们的面包全部新鲜手作——冷冻面团只是敷衍亚洲店的手段,店里的面包绝不会保留超过4小时。每日面包出炉,本地人和游客大排长龙,等着买最新鲜的面点。他们的产品不像日式店那么花哨,像子安说的,传统的地儿自有传统的限制,不能太天马行空。

“法棍有严格的规定,除了面粉、盐、酵母和水,不可以添加任何东西。标准长度55公分至60公分,重量300克左右,”耶桫说,“否则不能称作法棍。有时面包师会加点麦芽糖,这不算违规。”他眨眨眼,表示这些话你听听就好了。

“那大家做出来差别很少,怎样形成竞争优势?”

“靠技艺啊,当然还有原材料。”

俞家宝观察巴黎的业态,发现大师说的话也不尽然。法国面包店都是社区生意,居民习惯在附近的店买面包,不会时常去名店排队。各家口味当然有差距,这差距可抵不过距离带来的时间成本。更少人会像日本人一样,为了买传说中的酸面包,驱车几小时去寺庙。

在这里,面包回到了原初的属性,果腹、日常。难怪之前的法国摄制组听说俞家宝用窑炉会觉得可笑,他们并不认为烤制面包是多么复杂的事儿。

不过比赛是另一回事。法国本土每年都会有各种面包比赛,面包师们摩拳擦掌,会竭尽所能用最好的材料、最细致的手艺来抢夺荣誉。俞家宝请求耶桫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找质量好的面粉。耶桫马上就给他拿来了新鲜收割的小麦,加工很少,营养都保留下来了,一般情况下被喂食的酵母会长得特别快。

出乎意料的是,被喂养的多喜子却一直无精打采。酵母对新面粉总有一段适应期,多喜子随着俞家宝迁徙,换过好几次面粉,都适应得很好。可这次生辰八字对不上似的,不管俞家宝用什么方法,她都生长缓慢,蓬发力很弱。

俞家宝担心得睡不着觉,夜晚索性留在工作室陪多喜子。他用日语跟多喜子聊天,也不能激发她的活力,越过大洋后她真成了老妇,慢吞吞的,对周围不感兴趣。

他对子安道:“要不我们换回原来的面粉,让人从北京带过来。”

“别着急,酵母会适应的。”

“离比赛还有三星期不到!”

“时间够用,你饲养酵母那么有耐性,现在不能等了?”

俞家宝微微点头,“好吧。”心里却还是忧虑。询问耶桫,大师摸着大肚腩笑:“年轻人,执着有时不是个好品德。这面粉绝对是顶级的,在巴黎只特供给我们,多少面包师求之不得?我要是你,就换个酵母。”

俞家宝吓一大跳。子安翻译完了,立即道:“酵母不可以换,这是60多年喂养的酵母,比我们的年龄都大,面包深邃的风味全来自它。”

耶桫揶揄道:“米其林大厨也相信这种神话吗?酵母就是酵母,只要经过长时间发酵,面包会变得滋味丰富,不管这酵母有没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俞家宝不能接受这个说法:“当然有差别,里面的微生物经过多次繁殖,会很丰富和稳定。”

“酵母风味的差别非常细微,更重要的是释放面粉的香气,面粉够好,才有足够香气。年轻人,你相信的神话,让你混淆了重点。”

俞家宝受了不小的打击。走在街上,他感觉周围每个人都很时髦,只有他土得要命,被时代远远抛在后头。子安安慰他说:“耶桫相信他的,你相信你的,不必被他影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