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354)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挺好的,这里美得很,”俞家宝推开房子的木门,又被震住了:“我靠,这房子忒好了吧!”公寓宽敞又现代化,乳白色的客厅里装着壁炉和丝绒沙发,各种电器一应俱全。他们这一队伍有五六人,即将陆陆续续到达“基地”会合,因此租了一家有四间卧室的大房子。

“房子不算什么,这才是最好的,”子安把俞家宝推到狭隘的阳台。放眼望去,是老城区高低起伏的黄墙灰瓦,夹着塔尖和洋葱头房顶,嵌着雕塑。民房狭长的玻璃窗映出人影,铁塔在不远处耸立。这可比胡同的天际线壮丽得多!不像北京宫廷铺张,民居简陋,巴黎老城区是大片的坚实楼海,根本看不出谁在里面活动。子安叹道:“有钱真好,我来巴黎几十次,可舍不得住这街区。”

俞家宝的心被刺痛了一下。这贵得要命的房子,是阿佑坚持租下来的,因为离他们的烘培坊只有两个路口,步行即到,省得俞家宝奔波劳碌。一天以来,这是他第一次想到阿佑,一想就无可收拾,只觉再美的景色也索然无味。

子安捏了捏他的肩,“难受了?走啊我们去喝一杯。”

俞家宝苦笑:“天没黑就喝?”

“喝咖啡!”子安宽厚地笑道:“再吃点好的。这里是巴黎,没有人会因为失恋不吃东西。”

俞家宝很庆幸有子安陪着。霍子安有让人稳定的力量,许是他经历得多,对人生的波动能视之以平常。而且功夫老哥推荐的咖啡馆水准卓越,可颂夹奶酪和猪肉酱香浓可口,面包的起酥蓬松而又充满黄油香气,再尝试基本款核桃乡村面包和法棍,都风味十足。

俞家宝拿起法棍切片,又尝了一口,每个孔洞都散发出麦香,皮酥芯柔韧,是他在日本都很少吃到的美味。“法国随便一间店就这么厉害?”即使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他还是受到了刺激——难怪清水桑一再泼他冷水,这法棍北京就没人能做出来。

子安淡然道:“法国人吃面包长大,是他们饮食的核心。家宝,我们这是踩人老巢上了,比如一个法国人给你炒青椒肉丝,你认为有多大概率,他会做得比我们街边小馆好吃?”

俞家宝的信心大受动摇:“我们再修炼也比不上吗?”

“你的技术很好了,但技术只是一方面,他们的原材料供应、市场规模,全都远远超越北京,差距是必然的。”

俞家宝点点头,“是没法比。”

“你知道有这差距就可以了,整体来说,面包在中国并不是大众主食,但比起中式的馒头包子点心,还是更有市场潜力。”

“是这样。卖馒头包子都是小摊小店,点心也是来来去去几家,吃了几十年都是同样东西。”

“这是中餐基本观念的问题。”子安感慨道,“面包一直都有人在做技术革新,使用新的机器,精进材料。面包的品种一直有在更新,还有人把单个品种钻研到极致。但是中餐讲正宗又讲师承,因为历史和经济原因,还散失了很多技术,非常可惜。”

“老东西要存下来太难。”

“社会在前进,老东西存不下来,也许是必然的。我以前的胡同餐厅,对面是家包子铺,跟你一样用多年传承的老酵母做包子,结果也慢慢没了顾客,倒闭了。之后我常常琢磨,包子铺要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呢?适应时代到底是不是唯一的路?”

俞家宝嘴里都是咖啡的苦味,忍不住皱了皱眉。子安继续说:“家宝,最难是你这样的,一个脚跨在传统,一个脚跨在现代。你做的东西是欧洲的、日本的还是中国的?没办法界定。但或者活下去的都是边界上的人,跟着边界在不停移动。你不是法国人,那是优势。”

“优势?”

“你没有祖师爷,没人限定你这个能做,这个不能做。你的见识跟他们不同,会带来新鲜的东西。你看这老城区吧,美是美,但维护起来很困难,很多东西都腐朽了、停产了,一定要维持原貌代价太大。”

“那总比都拆了好。”

子安摇头:“这不是二选一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而且我们太渺小,根本左右不了变还是不变的趋势。做个边界的人,蛮好,流通啊应变啊模棱两可啊,有时也是必要的品质。”

俞家宝静静想着子安的话,这些话对他都有些抽象,但他知道“边界”是什么,只有在全然陌生的地方才会发现自己的界线,例如被完全听不懂的外语包围着,自身周围就会有一圈界域。现在他就处于包围圈里,深深意识到自己跟所有人不一样。

甜点跟着第二杯咖啡一起送来,是马鞭草无花果磅蛋糕,糕体油润,甜得惊人。俞家宝放下叉子笑道:“边界来了——这蛋糕我是跨不过去了,子安哥你试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