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中式糕点最近也励精图强了,有连锁的,也有开在国贸的高端店。有次我发微博的稻香村现烤点心,也蛮好吃的。目前看来品种还是以追风为主,比如蛋黄酥一定加麻薯,还有肉松的滥用,但毕竟在更新嘛。慢慢就会有好的厨师认真做研发,精进材料和技术,不做噱头,好好地做产品。
至于主食,其实源头在农业,农业的问题又是根源于政治和历史的,特别难有变化。当然可能会有人想,我们现在的馒头烧饼包子很好了,为什么要像面包一样搞出花来,一定要像面包那样拓展自己的商业领域?这么想也没错吧,尊重不同意见。
第172章 跟我去胖店
这咖啡馆成了他们的据点。几天以来他们三餐在咖啡馆解决,其他时间都待在两个街口外的工作室。这是一家烘培教室,设备非常齐全,院子里还有一个相当专业的窑炉,原是用来烘烤披萨和肉扒的,正好可以给他们烤面包。
他们花了很多时间调试设备炉子,过两天,多喜子也坐飞机过来了。接到酵母的那一刻,俞家宝心里踏实了。
在机场接完多喜子,他们坐车去市区。子安要去见朋友,让俞家宝也一起去。可这一天分外热,俞家宝不想让多喜子长时间暴露室外,便想独自返回公寓。子安不放心道:“你记着坐哪条地铁线?”
“记得。”
“小心钱包。”
“好滴!”
俞家宝轻快地踏上回家的路。市区街景很好看,矮路灯和阳台铁花栅栏都跟画里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川流不息的人,各种肤色都有,他混在人群里也没什么稀奇的。要说他与众不同之处,唯有手里抱着的一大罐白花花、无以名状的东西。
他经过奢侈品大街,路上有许多亚洲人,都穿得很光鲜。不少人的目光停留在俞家宝身上,大街上这么人都有,拿着皮质上好的提包,甚至还有牵狗的,可有谁抱着酵母在溜达?俞家宝却浑然不觉,看什么都感到新鲜。
拐过一个街角,他蓦然发现一个很熟悉的招牌,L’origine。是他在隆福寺的好邻居——法国面包连锁店啊。看这店的位置和热闹程度,竟是巴黎数一数二的大店。这家店的MOF大师也是他的推荐人,不晓得大师在不在?俞家宝法语英语都烂,就不愿单独去见大师,心想,还是尽早回去吧。
到了地铁口,他瞪目结舌地住了脚。铁闸门居然拉下!下意识看了看天,离天黑还差老鼻子,难道巴黎地铁还有午休时间?四周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了许多人,马路上车子串成一大排,堵到了远处。俞家宝光顾着看新鲜,竟没发现路上的人出奇得多。
“不会这么倒霉吧?”俞家宝想,“遇上了传说中的交通罢工?”在巴黎罢工抗议是常事,一般都会事先通告,两人初来乍到,居然没收到消息。俞家宝茫然站在街头,抱着酵母,分不清东南西北。
马路堵成了停车场,出租车也甭想了。正犹豫着要走回去,还是打电话给子安时,两个市政警察走近他,说了一串话。俞家宝完全听不懂,用法语憋出了一句:“我不会法语。”警察的脸严肃起来,指着酵母,用口音浓重的英语问:“这是什么?给我们打开看看。”
俞家宝一般很好说话,这时却犯了浑,不肯打开罐子。他不想长途奔波的多喜子接触街上肮脏的空气,更何况玻璃罐子一目了然,分明就是一团面,这俩人想看个啥?岂不知这是敏感时期,巴黎发生过恐怖袭击,又适逢罢工,俞家宝这一推搪,显得更加可疑了。
俩警察四只眼睛,一起盯着多喜子,一定要俞家宝跟他们回警局,那里有扫描机器,罐子里头藏没藏炸弹硫酸啥的,查了便知。两方语言不通,俞家宝没弄明白他们的意图,死活不肯跟他们走。
警察的脸拉得老长,声音越来越大:“拿出你的证件,跟我们回去!”巴黎人不爱说英语,这些话已经是命令式的,语气很是冷峻。
俞家宝想掏出手机,摸了半天,四个口袋搜了个遍,扁塌塌的啥都没有!完了完了,俞家宝是记得要小心钱包,却很大条地把手机随便塞进裤兜里——这玩意儿掉北京街头都没人捡的,谁成想在这发达城市会被扒走?
警察的嘴巴张张合合说着话,法语说起来跟吐气一样,一圈圈的,没飘到他脑袋就散去了。路人看了他一眼,冷漠地继续往目的地走去。罢工的日子,大家都没好脾气。
边界!俞家宝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所有人都不跟他一头。只好硬起头皮,问警察借手机。警察倒是很爽快,立即把手机给了他,用最后一点耐心说,他可以打给大使馆,或者用Skype打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