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333)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罗尼顺势说:“豆泥常用在东方的点心上,我们的厨师别具匠心,把意大利传统和东方传统结合起来,希望你能感受到主人对意大利文化的喜爱和尊重。”

总裁呵呵笑着,品尝第二样点心,沾着花生碎和颗粒白糖的脆饼,很直白的酥香甜,总裁称赞道:“这是我吃过最可爱的饼干,是什么?”

“鸭皮,”罗尼说,“在北京,吃鸭是理所当然的。今天的菜单,我们会依循中国的饮食规律,不是当季当地的食物不吃。所以这里不会有奶油和奶酪,也不会有难吃的红菜头和小茴香。”

意大利人热爱美食,罗尼精通意大利语,两方就食物相谈甚欢。酒吧的右侧却是另一番景象,丛希希和团队如临大敌,酒和精致的食物浅尝即止,即使把香槟换上白开水,他们的表情也不会有丝毫波动。丛希希穿着雅致的正装,左手插在口袋里,脸色一如既往的苍白。

厨房里也是严阵以待的架势,不敢稍有疏忽。

改菜单不是1乘于1的事,牵涉到整个菜单设计的完整性,从面包到甜点都要调整。首先酸面包会用来做三明治,因此餐前面包要另做一样。

乐晴说:“发酵来不及了,要不我调个酥皮过来替补?”

子安反对:“前菜里有挞,酥皮太过重复了。”乐晴:“就一样重复,能怎么着吧霍大厨?应急的时候不能太要求完美。”

霍子安不喜欢乐晴,因此两人交谈分外客气,这时却忍不住皱了皱眉,厌恶露在了眉间。俞家宝眼见两人快掐起来,赶紧接过战火说:“不用酥皮。面包不发酵也是可以的。”

“用泡打粉?”霍子安很是疑虑:“这很难做得好吃,而且一块就能把人喂饱了。”

俞家宝想起了祝芳申做的爱尔兰面包,这么出色的搭配,他自认做不到。“在大阪,我见过犹太人面包师做完全不发酵的面包。”

“Matzo,”子安立即知道那是什么,“犹太人逾越节吃的无酵母面片。可以!Matzo半小时就可以做出来,但是味道很单调,你要怎么解决?”

俞家宝指了指乐晴带来烤幸运饼干的机子,“用这个。”

这种在唐人街出没的点心,通常是厂子流水线出品,在北京根本没人生产,他们不想随便糊弄,于是专门找了压蛋卷的机器来现烤饼干壳儿。

俞家宝揉了个面团,压成极薄的面片,在上面铺上乐晴用来做甜点的茉莉干花,折叠整齐,放在蛋卷机器上烤制。一时之间,麦香四溢,隐约能闻到茉莉花香。

门口一个少年的声音说:“好香啊,在烤什么呢?”

少年高鼻深目,五官不似中国人,身边一左一右,站着老三和由良辰。俞家宝知道老三特别讨厌跟人身体接触,但手却任由少年牵着,脸上没半丝嫌恶的表情。他就猜到这是子安良辰的儿子。

由小余自来熟地走到俞家宝身边,拿起一大片的茉莉花薄片,眼睛发亮:“哥哥我能吃这个吗?”

老三揉了揉他的卷发:“小馋猫!要吃饭先干活。”由小余反驳道:“爸爸说不准我出去侍酒。”他自幼跟着子安良辰四处工作,小小年纪对各种酒类如数家珍,能非常自如应付客人。只是未成年人工作会引起争议,霍子安早就禁止由小余去席间“抛头露面”。

老三对子安说:“借用一下由小余,帮我做个信使。”霍子安笑道:“今晚他交给你了,饭局完了你把儿子还我就行。”

作者有话说:

Cannoli有各种翻译,我觉得西西里卷比较好记,是西西里岛一种传统点心,超好吃的。传统做法是灌乳清奶酪(ricotta),有的会封上坚果碎,制作过程可以看《主厨的餐桌》第四季第二集 ,这一季拍的都是甜点,很赏心悦目。

Matzo看过好几篇文章写过,很想尝试。制作要点是快,因为面粉有天然酵母,放久了也会稍微发酵,而犹太人是不能让面包发酵的。希望有机会可以吃到正宗的。

第162章 信使

水晶灯低垂的大厅里,客人陆续入席。鲜花装饰的白色餐桌上,摆放着白瓷餐具和水晶杯。侍酒师给他们倒上酸味突出的香槟做开胃酒。

一般法餐会先端上几样餐前小点,但这里奉上的竟是一碗清汤。罗尼热情介绍说:“中国人吃饭前喜欢喝汤,熬了四个小时的鸡汤滋润肠胃,温暖身体,是很好的开胃餐。”

虽说是中式开场,但这汤完全是法式烹调手法,鸡肉、火腿、蔬菜和香料熬出浓郁滋味,再用蛋白来撇去浑浊的杂质。汤顺滑微稠,配着炸得蓬松的鸡蛋丝,入口舒服温暖。

体育局的领导道:“中西合璧,不错不错,祝我们合作成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