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287)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祝芳申对这名字倒是有点印象。但他向来瞧不起北方的店,北京这么个大城市,叫不出几家像样的面包店,有也是外国开过来的连锁,名声远大于品质。他就不太想搭理俞家宝,随口说:“小店不赖,好生存。”

“也不好生存,北京租金贵着呢。”祝芳申点头,不再说话。

“齐总,今儿场面挺大,协会越来越兴旺了,”范晓星加入了群聊。他一点都不在乎祝芳申,目光转向了一旁六十来岁的男人。

“那是,有范总大力支持嘛。”两人半打着官腔,你来我往说了几句场面话,俞家宝才知道这老头原来是烘培协会的老大。老大瘦瘦的,脸容清癯,实在不像个爱吃的人。

范晓星抓着机会推销俞家宝:“家宝是我们面包店台柱,年纪轻轻在日本拿过大奖,了不得!”

齐总看了俞家宝一眼:“现在国外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学了本事,回家里来开店。还是家舒服,钱好挣,是吧小伙子?”

俞家宝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钱好挣个毛啊,他咋不去看看大街上的商店有几家撑过五年呢?

祝芳申在一旁听着,警钟大响。他土生土长自学成才,从没留过洋,嘴里说自己是土鳖,心里到底不服气,所以分外看重国际奖项。去年为国争光,得了个“世界第五”,更认为本土这路子走得对极了,在外面也能抬起头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最地方的最洋盘嘛。

他嘴角微扬:“原来小弟外国回来的,难怪没见过。拿过什么奖?”

俞家宝做的枪手,个人不好高调宣扬,道:“得奖的大师在那边呢,清水浦一老师是日本最好的面包师,我是他的助手。”

祝芳申更掩饰不了轻蔑的表情:又是个拿着国外招牌当幌子的混混。

作者有话说:

接下去就是讲比赛了。很惭愧美食文没怎么讲食物,面包不好铺开写,不像之前写法餐。这比赛除了会写法棍可颂这些常见的,也会介绍几种大家应该不太认识的种类,过程会蛮起伏,全国第一可不容易。

我不太喜欢玩花活儿的面包,那些流行的创意面包只适合营销,一阵风过去就没了,面包师还是得在基本面团里使劲,不外乎水量、发酵、面粉种类里做调整,实在不容易呈现在小说里。反正就尽力了,大家将就着看吧。

第140章 不理想

俞家宝四处看了看,参加的面包师也就十五六个队伍,想来已经过滤了一批人。大料理桌上,各种工具和食材直直摆开。协调人过来说:“各位要做三种面包,整个过程时长8小时。为了公平,面包出炉要严格遵照这8小时时限,晚了就不作数了。各位老师要做什么面包?”

面包发酵时间长,协会允许带酵头和做好的面团,但最后一次发酵和整形必须现场进行。俞家宝说:“我们先弄法棍、然后可颂、酸面包。”

那人公事公办道:“那得抓紧时间,我们只有八台烤箱,您跟钟老师共用一台,怎样分配时间,你们自己协调吧。”

“烤箱也要共用?”

“嗐,各位多多包容,搞这么多烤箱不容易了。”俞家宝才发现现场没有专业平炉,设置的是家庭风炉,电脑液晶操控,外形利落好看——可家庭炉再大也只有60升,火候不够均匀稳定啊。

那人又说:“烤箱是赞助商提供的,高科技产品,一台上万呢。老师放心,保管效果杠杠的。”

俞家宝和清水对望一眼,甄选会有赞助商打广告,难怪主席说这里“钱好挣”。上万块的烤箱也是顶级装备了,他只好答应说:“钟老师是哪一位?”

那人手指往边上一怼。俞家宝愣了愣,竟然是个女面包师,年龄跟他差不离,梳着个马尾辫,脸圆乎乎的。俞家宝脑里升起一个奇怪的念头,这姑娘看起来“好好吃”,跟协会主席相映成趣,一个干瘪瘪的,另一个像丰润的果实。

钟姑娘手指肥厚利落,俞家宝不由得心生好感,主动过去搭讪。一问之下,原来她是石家庄的。在他的印象中,好面包店都在大城市,要不就是成都这种以吃喝玩乐为信仰的富庶之地,其他地儿都是荒原。好奇道:“唐突问问,您做的什么面包?”

“啥都做,啥好卖做啥,”她说话有浓重乡音,笑道:“好挣钱的都做!”

俞家宝见桌上摆的奶油、糖渍水果和肉制品,还有抹茶粉、可可粉、紫薯粉之类的,都不是多稀奇的材料,估计是把面包当点心炮制,全国各地大部分面包店都走这路线。阿哲插嘴说:“你们店还卖生日蛋糕呢吧。”

俞家宝用手肘捅了捅他,示意他别拿人开涮。她浑然不觉,爽朗道:“那必须的,一个蛋糕等于30个面包,我做蛋糕也拿手,等会有时间我做个给你们尝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