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245)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俞家宝点点头:“好!”

这小厨房分成了两半,一半黑,一半白。子安主持着黑的那一半,用黑色食材来做咸面包。他认为竹炭粉、黑芝麻这一类的食材太路人,椰子碳之类的又难得,取其折中,用墨鱼汁来改良俞家宝的咖喱面包。

白的半边,俞家宝和志夫一起钻研怎样用新鲜水果做面包。俞家宝说:“用糖裹一圈儿怎样,像糖葫芦,放两三天不成问题。”志夫说:“我们可以试试液氮技术,把水果急冻,碾成粉末,新鲜水果用72度低温杀菌,滚一层水果粉末,增加风味……”

100元在旁边听得直打瞌睡,插嘴说:“那么麻烦,不如吃一口面包,再吃一口水果,在肚子里反正能混在一起。”

俞家宝乐了,回心一想,太复杂的工序确实不可行,又不是卖几百块钱的甜品。志夫却不以为然:“好的东西,值得花费时间完成。李君样样事情不在乎,只能随波逐流呢。”

“志夫酱事事较劲,只会枉费力气呢。保存水果有什么难的,放在冰箱就可以。”

志夫还要争辩,俞家宝头顶的小灯泡亮了起来:“100元说得对!我们反着操作吧,别想着怎么常温保存水果,我们试试怎么冷藏保存面包。”

世界上有很多不能冷藏的食物,面包就是其一。冷藏的面包很快丢失水分,迅速老化,变得干硬。他们从市面上找到所谓的“冰面包”,都是把面包当蛋糕做,柔软的面包夹奶油、奶酪、果酱。

志夫尝了一口说:“既然用这样的材料,不如做成蛋糕为好。俞桑,我们要做,就做有‘面包性’的面包呢。”

俞家宝大为赞同。“面包性”听着玄乎,但面包师都本能地知道,区分面包与糕点的,一是小麦的风味,二是发酵的香气,最后是面筋带来的嚼劲,即使是可颂这种放进大量黄油的面包,与不发酵的酥皮口感大相径庭。于是他们不眠不休,想办法在糖油的围剿下,保存面包的尊严。

从一般甜面包75%的水份,加到了120%的水份;用长时间发酵来保存面团的柔软;添加黑裸麦来增加麦香。最后面团成形时,子安都过来围观了。120%水份已经到达面粉的极限了,面团河豚似的,柔软而充满弹性,烤出来的面包涂上一层柚子酱,嵌上半枚新鲜的无花果。

子安把面包掰开,冰凉的面包闻不出麦香,但一放进嘴里,面包香气随着甜蜜软糯的无花果在口腔扩散,口感柔软而有筋骨,水果与谷物水乳交融,甜味和香味都是食材自带的,因此圆润有分寸,完全没有甜面包的腻味。

霍子安对俩面包师肃然起敬,他向来认为,最好吃的食物要不就是新鲜的自然之味,要不就是经过适当发酵的醇厚之味,这枚面包两者兼备,微妙的平衡实在难得。俞家宝得意道:“子安哥哥,我们的作业合格不?”

“好是好,你也不用翘起尾巴,”子安被激起了斗志,“尝尝我做的黑面包?”

子安研制的是黑色咸面包,面包体裹着沙粒般的脆壳儿,不是常见的奶酪粉或奶酥,而是风干虾壳粉,墨鱼汁做的面包体鲜味突出,包裹着咖喱鱿鱼酥、洋葱干和焦糖粒,甜咸交错,脆软酥香口感复杂,海物的鲜味却非常明朗,跟黑色的外形一样桀骜鲜明。

俞家宝大吃一惊,“这个……都不能叫面包,是一道菜了。”

“嗯,我也觉得过头了,你认为该怎样改良?”

俞家宝想了很久,实在无法破解。子安的才能吞噬了“面包性”,但这面包实在美味,辨识性又极强,正是他们想要的社交性产品。

水果面包和黑面包一上市,超市就大力营销。超市主管听说研制人之一是米其林厨师,雀跃道:“太好了,又是一噱头。咱要挂上三星主厨作品几个大字,一定能爆红!”

俞家宝认为不妥:“大厨是我朋友,仗义帮忙的,我们不能利用他的名声。”

“嗨,小爷啊,你别那么迂腐了,当今社会相互帮衬,相互吹牛 逼,这都太正常了,说啥利用不利用的。”

问子安的意见,子安很爽快就同意了,又道:“我的名字可以用,但你怎么想的?你才是面包师,如果一个米其林厨师参乎进来,多少会压着你。”

“我无所谓啊。”

子安一笑,心想这个年纪的年轻人都想出人头地,对名气哪里会无所谓?不想表露而已。却听俞家宝继续说:“我没有名字没关系,我的师父也没人认识,但他是我见过最厉害的面包师。我也好,我的师父也好,都是介质,把这种面包的味道传达出去而已。面包遇到了吃的人,就没我们什么事了。现在我最想的,就是把这个窑炉点起来,赶紧做好酸面包,把多喜子传下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