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222)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俞家宝走上前去,跃跃欲试道:“大师傅,我可以试试一起做吗?”

阿佑帮他翻译了。欧仁斜着眼打量他们,心想哪来的鲁莽之徒?阿佑推了推大飞,大飞只好硬着头皮吹捧了俞家宝一轮,说他是北京名面包师云云,想跟欧仁学习。

欧仁嘴角一抽搐,抬抬手:“请吧。”

俞家宝洗干净手,兴致勃勃地站在MOF的身旁。面团水量很大,软而充满空气,看整形的方式,做的是一种矮胖型的法棍,绰号“笛子”。俞家宝没做过这种面包,凭着出色的手感,模仿面包师把面团轻巧卷起。

围观的人群里一层外一层,清水和范晓星好不容易挤到圈内。三米长的操作台边,一胖一瘦两面包师埋头专注地摆弄面团。清水暗叹:一个没看住,俞桑果然又惹出事端了。

俞家宝的出品,看起来跟MOF大师毫无二致。围观的一群众笑道:“这是中法对决吗?”比起示范,群众更爱看对抗性场面,没多久这成了全厅最热闹的展位。

二十来个“笛子”整齐排在帆布中,湿软饱满的面团撒满了面粉。范晓星搓搓手:“小面包师做得很不错,不过面包要吃进嘴里才有分晓。清水先生,这个要发酵多久?”

清水也很疑惑,虽然算不上什么比赛,但群众都好奇中国面包师到底做得怎样。要知道成果,就要等很多个小时的发酵和烤制,怕是展厅关门都完成不了。

欧仁拍拍手上的面粉,露出社交性微笑:“整形已经完成,想必大家都等不及要知道面包的好坏。那我们来看看面包的组织吧?怎么看?不用像老爷子守着火炉一样等十个小时,我们有这个——”他指向烤箱旁一个齐人高的柜子。

俞家宝早就注意到这个设备,跟恒温箱很像,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阿佑却瞬间就想明白了:“速冻!那个是液氮急冻箱,看来这个大展位是急冻箱厂商赞助的,请法国人来推广产品。”

俞家宝恍然大悟,做好的面团放进急冻箱,在—130度里几分钟就冻得坚硬。整个操作非常简便,欧仁从箱里拿出冻面团,用加热过的刀子,从中剖开两半。他做的面团在右边,俞家宝的在左边,两条面团的组织一目了然。

法棍的要点在于酥脆外壳和大孔洞组织。而“笛子”比常见的长法棍胖一圈,面包皮厚,白面心同样要求不规则的蜂巢状。这是法棍整形特别困难之处,面包师必须保留面团里三分一的空气,才能形成漂亮孔洞。

尚未经历最后发酵的面团,气孔比较扁平稀疏,但仍能看出两个面包的差距。法国大师的法棍气孔散布均匀,而俞家宝的则像虫子啃过的叶子,上半部气孔大又多,下半部则稍微疏细。

俞家宝深受打击,羞惭地垂下眼,“笛子”比一般法棍面积大,也更不好控制,他做到这个程度算是及格了,可跟MOF一比,高下立判。

欧仁揶揄:“北京的名面包师不常做法棍?”

俞家宝无言以对,阿佑护着自家男人说:“法棍是你们的国民面包,但不是我们餐桌上常吃的,不做法棍很正常。”

欧仁认为这话无赖,亚洲面包店都跟风,哪家不做法棍?他用高得出奇的鼻子指着俞家宝,“烤什么样的面包无所谓,最重要是基础。基础,面包师先生,想必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0.4%灰质的面粉和0.6%灰质的面粉,同等条件下做出的面包体积相差多少?面团的PH值接近8,酵母活动放缓,在多少度的环境里可以缩短30%的发酵时间?黄油量20%和50%的布里欧修面团,在做最后发酵的时候最佳湿度分别是多少?如果这两个放进烤箱中温区,120克的面团和200克的相距的烤制时间是?……”他一口气问出了大串问题,阿佑自然不愿帮他翻译,而且他也没怎么听懂。欧仁的随身翻译立即接棒,把问题一一抛给了俞家宝。

每个问题都像迎面飞来的皮球,俞家宝一个都接不住。他是从秤都不用的地下作坊修炼出来的,去大阪后才学习各种面团制作,也摸索出一些数据方便使用设备和培养学徒,但终究是经验为主,哪里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他完全听懵了,这对他来说跟奥数一样魔性。

欧仁满意地笑了笑,对俞家宝眨了眨眼:“干得不错中国面包师,很高兴认识你。”他伸出肥厚的手,用力跟俞家宝握了握。随即给大飞抛去一个赞许的目光——这个即兴安排不但让他施展了本事,还顺水推舟宣传了速冻机,赞助商一定很高兴。

大飞勉强挤出了微笑。“中国面包师”说的是俞家宝,连带着他也感到了被羞辱。他狠狠瞪了俞家宝一眼,恨他丢了大伙儿的脸。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