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221)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虽是临时厨房,设备却一点不敷衍。德国进口的烤箱亮着光,安静地映照着一列列面包,沾满葵花籽和芝麻的谷物面包、传统法棍、海碗大的乡村面包,外面等着入烤箱的还有数十个牛角可颂、无花果面包和橄榄麦穗面包,个个光润饱满,倒像是廉价餐具店里摆放整齐的杯子。

他们一路走来,有不少展位现场烘烤面包或饼干,但没见过那么大规模的。

阿佑好奇地左看右看:“他们来这摆摊卖午餐吗?现场做那么多不嫌麻烦?”面包看似简单,其实每一种工序都不同,做十几种面包非常繁琐。

“不麻烦,你去摸一摸桌上的面包坯子。”

阿佑认为弄脏别人的食物不好,干脆趁着人多不注意,整个拿走。一触碰面团,他吃了一惊,差点松开手。面团又冷又硬,难道是假的?人造的仿真瓷器,廉价店15块两个的山寨品?

俞家宝接过面团,掂了掂,“180克的面团,发酵得蛮好。可惜是冷冻品,不知道是七天前还是一个月前做的。”

“冷冻面团?跟速冻饺子一样吗?”

“差不多吧。穿着国旗的法国大师在中国开了五家店,全部面包都是冷冻面团做的。”

作者有话说:

咖喱面包据说是20年代在东京流传开来的,日本洋食的一种。因为以米为主食,日本人没有像欧洲人那样用面包配餐,就发展出馅料繁多的花式面包,面包开始点心化。这也是亚洲人吃面包的主要风潮。近几年大家被万事皆可奶油奶酪的台式软欧腻坏了,欧洲主食面包有开始风行。

贝果就是其一。贝果在纽约的地位,大概相当于馒头之于我们了。这种面包要用糖水煮过,封住表皮,因此不会膨胀得很大,少盐低糖,水量很低(真跟馒头差不多),有嚼劲有粮食甜味,非常好吃。去年在北京突然红起来的the bake shop就是以洋葱贝果做招牌,还有the daily bagel,用贝果做三明治,也很好吃。

第109章 井底之蛙

两人把冷冻面团翻来覆去地看,跟研究捡回来的恐龙蛋似的。这玩意儿真新奇,又大又轻。

他们正要想办法劈开它时,一个声音在后面说:“哟,是俞小爷,你在这儿干嘛?”

俞家宝被逮了个正着,脸一红,再看这人竟是被酒店赶走的首席面包师大飞,更是尴尬了。大飞嘴角一歪:“看来你真喜欢在别人的厨房乱搞。”

俞家宝心想,这话倒是无可反驳。“大飞,你在这儿工作?”

大飞倚着冰箱,“良禽择木而栖,这法国老字号很快要在北京开店,聘请我当资深面包师。”

“老字号个屁!”俞家宝又想,“但大飞真有门路,背着这么大的黑料还能立马找到工作。是了,他在圈里名声不好,这家店初来乍到,不知底细。或者知道是知道,但冷冻面团需要哪门子的面包师,收货、整理库存、解冻、放烤箱里,稍微了解面包的熟手就能干。只有这样的店能收留大飞。”

他把玩着冷冻面团说:“你一正经面包师,干这些流水线的活儿,不觉得没劲吗?”

“每日销售8000个面包的大店,在小爷眼里不算正经?真清高。”

阿佑插嘴:“冷冻品就是冷冻品,法国用冷冻面团的店不过18.5%,他们自己不吃,为什么要弄来给我们?”所谓18.5%自是杜撰的,阿佑知道数字说得越零碎越真。

果然大飞被唬住了,他猜想法国人眼高于顶又酷爱享乐,估计只吃新鲜现烤面包。可他脸皮厚,辩解说:“井底之蛙,这是技术前沿,行业的未来。我们不是什么流水线,创办人欧仁先生是世界顶级面包师,功底深厚。对了,小爷你不是一个人能扛起整个team的活儿吗,在亚洲也是独一份,跟面包大师比,不知道谁牛I逼?”

俞家宝解了乐晴的燃眉之急,帮厨房渡过青黄不接时期,大飞怀恨在心,借机嘲讽。不料这两人哪里经得住挑衅,一起说:“谁牛I逼,比比就知道了!”

俞家宝压根儿看不上做冷冻面团的面包师,所谓MOF,估计也是法国人的自捧自嗨。在他心目中,大面包师要不就像野村师父一样,几十年专注在同一种面团,对发酵有深入骨髓的掌握和理解,要不就是安达吉良,每一种面团都做得炉火纯青,并懂得用设备技术提升手作的质量。用工厂的逻辑制作面包,算哪门子的大师?

展位里人头涌涌,越来越多的人聚了过来。MOF大师欧仁要现场制作经典法式面包。他40来岁年纪,胖大红润,模样是照着老旧广告上的厨师形象长的,让人有信赖感。他肥厚的手利落地切割面团、轻轻拍打、再轻盈地卷成长筒,排进撒了粉的帆布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