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只好坐立不安的看着盛博衍进厨房烧柴火。
以前在许家村的时候,许家的那些男人都不进厨房,让他们端个碗都会被骂一声媳妇儿太懒太没用,这一个看着清风霁月的读书人,去烧柴火……
周氏甩甩头,“不行还是我去……”
盛左道:“大妹子,我看你家两个小孩儿都到启蒙的年纪了?”
周氏点点头,“对,昨儿年年还说要去附近县城里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夫子或者先生,但是比较忙,就说过两天再去。”
仓溪村和附近的村子许双年都看过了,没有夫子,只能去县城里找找。
盛左道:“你看我怎么样?别看我还年轻,但是我教书经验挺丰富的,博衍就是我教出来的。”
先生离家近自然好呀!
周氏先是一喜,而后有些为难的拒绝了,“不妥,你身上还有病呢,还是算了吧。”
年年可是说了,盛左这是脑子里的病,最不能动气。
她们家这两个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万一把盛左给气到了……
年年说这种病可是会突然就噶掉的。
她们家只是想送孩子认个字,不想搞出人命来啊。
想两家关系更近一步,以后能更好蹭吃蹭喝的盛左积极为自己争取:“我这病没有大事,你看我现在身体倍棒,已经好久没复发了。”
但是周氏坚决不同意。
“那不行,让博衍教怎么样?别看博衍话少,但是可有耐心了,一定能教好。”
周氏更不同意了,“盛小郎不是再过几个月就要科考了?怎么能在这时候分心呢。这种事情以后不要再提了,小东和小溪的事,有年年管着呢。”
盛左遗憾的咂咂嘴。
行吧。
第50章 烧烤摊子
第二天一早, 许双年让高老汉把做好的虾粉运送到宁同府的渡口。
渡口那里会有陶舒窈派的人去接。
高老汉带着虾粉和一部分紫菜、海带、以及昨晚刚做好的几罐蚝油去送货。当天下午回来,带回了七十多两银子。
高老汉交了银子,兴奋说道:“姑娘, 陶二小姐说了后面再送蚝油的时候, 也要和虾粉一样, 每五天送五十斤过去。”
“知道了。”
这个结果在许双年意料之中,蚝油的产量比虾粉还要容易, 一锅生蚝煮一下午,就能煮出来五罐蚝油,如果换成大锅,则出的更多。
周氏这是第一次知道许双年做的事情这么赚钱, 她有些瞠目结舌,“年年,光那些虾粉就能赚这么多钱?”
许双年把钱收起来,笑道:“这东西在别人那里或许没用,但是在陶小姐那里非常有用, 所以她愿意花高价买。”
知道这些东西真的很赚钱后, 周氏和高氏后面炒虾粉更加卖力了。
渠道渐渐稳定, 隔壁村的人都知道晒河虾能赚钱,于是汪宇石每天送过来的虾粉更多了, 厨房里两口锅就没停下来过。
不得已, 每次做饭的时候都只能去借用盛左他们院里的厨房。
虾粉比较简单,一教就会, 但是蚝油目前只能许双年来做。
她这段时间, 每天除了做饭外, 剩下的时间也都是待在厨房里做蚝油,一连几天后, 许双年熬不住了。
虾粉简单,前面的步骤都已经有人做好,只剩最后翻炒下就行,这个可以教给别人来做。
许双年一合计,让周氏去教阮氏和何氏炒虾粉,她则带着高氏熬蚝油。
高氏常年在厨房里待着,对这种事情还算熟悉,许双年教的也仔细,只花了两天的时间,高氏对熬蚝油也熟练起来,许双年这才稍微松散些。
一连几天的兵荒马乱过去,家里的日子总算上了正轨。
陶舒窈走后的第十天,许双年收到一封信,她那边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妥当,摊位、人、师傅都找齐了,只等许双年去现场教学一下,再把食材和调料一送,就能正式开业了。
这件事比较紧要,许双年把手头的事情安排下去,收拾东西去了宁同府。
那个小院的租金还没到期,但是许双年自己一个人住,什么东西都还要收拾打扫,太麻烦了,她索性找了个离酒楼近的客栈,订了几天房。
陶舒窈安排的摊子就在临水街,她手笔很大,一次性开了十几个小摊子,排成一排,就在临水街的中间位置。
晚上只要去临水街买东西的都会经过那一段摊位。
许双年花了两天时间把这些厨师教会,第二天晚上,烧烤摊就正式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