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课,闵裕文看了眼李幼白,随后离开。
两人其实约好,傍晚去膳堂一起用饭,但因待会儿还有课,故而李幼白需得再等一个时辰。准备书籍的空隙,姜纯和薛月凑到一起,各自压低嗓音说话。
“每次媒婆登门,闵大人必定推辞,你说他嘴里的未婚妻,真的有这么个人吗?”姜纯挽着腰间的穗子,看向薛月。
薛月支着脑袋,不以为意:“谁知有没有,只是客气话罢了。毕竟媒婆蜂拥而至,一般的借口哪能拒之门外,我觉得多半未婚妻是由头,等他找到真正想娶得姑娘,只对外说是早就定下了,谁又能知道真假?”
“也不知他究竟喜欢哪种,嗨,若不是他实在高冷,我都想让我娘去试试。”姜纯笑。
薛月推她:“可别闹了,咱们的婚事,哪里能任性,得听家里的。”
“知道知道。”
李幼白听了,很是惊讶,故而下学后去膳堂,看见闵裕文端着两份一模一样的饭菜,便忍不住想他这等芝兰玉树的郎君,未婚妻会是如何模样。
想着想着,竟也问了出来。
闵裕文抬头,骨节分明的手握着箸筷,轻轻一笑道:“早年间父亲定下的亲事,她不是京城人。”
李幼白嗯了声,道:“那我得想想到时送你什么大婚贺礼。”
闵裕文:“倒也不用那么急。”
咀嚼了几口,他朝斜对过看去,神情一怔,转头与李幼白道:“你跟卢世子之间....”
李幼白回头,看见卢辰钊站在廊柱下,手里端着一碟菜,一碗粥,正眼神莫测地望着她,她起身,刚要过去,他忽然一扭头,朝边角处的桌子走去。
闵裕文不动声色地拨动饭菜,见她此时神色怏怏,心里也有种不太舒服的感觉,遂问:“他是不是误会我们了?”
李幼白一脸茫然:“误会什么?”
闵裕文忽然明白过来:敢情卢世子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李幼白根本都不知情呢。
他扶额轻笑:“没什么,许是我想多了。”他用公筷夹了一箸炒笋丝,“尝尝这道菜,每回过来我都会点。”
“谢谢。”李幼白食之无味,偶尔抬头看样闵裕文,又偷偷觑向卢辰钊。
闵裕文自然将她的神色收入眼中,也不挑破,只是像个兄长般宽厚待她。他鲜少遇到李幼白这样的姑娘,坚韧倔强
,隐忍克制,她有聪明勤勉的头脑,低调沉稳的性格,她所有的举动都令他舒适,愉悦,这是他在女娘中很少得到的感受。
在他的印象里,自己经常被女娘包围,她们只爱他的脸,不在乎他说什么,做什么,更不在乎他想跟对方交流什么。
一张好看的脸,成了他获得喜爱的最大倚仗。对他而言,其实这是一种苦恼。他不喜欢被人盯着,围着,只是因为一张脸而已。
父亲当年也是如此,甚至点中探花后,险些尚公主。亏得他与母亲早早定下婚约,又在开榜前仓促成婚,这才免去一场风波。父亲是个格外专一重情的,成婚至今除了母亲外,从外沾染别的女人。
父亲是他的榜样,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喜好习惯都与父亲极其相似。便是读史修经,也是因为父亲在家中烧香打蘸的缘故,在他看来,脱去官袍的父亲更像超尘脱俗的山人,清雅至极。
李幼白趁机又问了他课堂上讲的两个理念,闵裕文很有耐心与她解释,说完又目不转睛看着她若有所思的神情,微微怔住。
小姑娘的皮肤如素瓷般白净细腻,没有傅粉,看起来单纯干净。睫毛浓密乌黑,清透的眼睛像是沁着一枉水意,她在思索,故而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打量。她忽然咬了下唇,闵裕文觉得心跳停了下,在她抬头的刹那,手一抖,头低下。
“讲小经的博士是礼部礼部司郎中,听说也会参与明年春闱命题,但看他年纪仿佛不大。”李幼白忽然想起来正事,试探着问道。
闵裕文问:“何怀?”
“是,是何博士。”
“他祖上三代都是从翰林入的内阁,三代两相,本朝绝无仅有。何怀二十中的进士,此后便平步青云,依着他的才学和能力,三十岁差不多可以达到他父亲的成就。他年纪不大,但是若论出题,是绝对有资格的。”闵裕文跟何怀相熟,两家常有来往,颇有种惺惺相惜的意思。
李幼白问:“他讲课偏实际,是不是出题也会按照喜好,避开附庸风雅的辞赋,从根本问题入手。”
闵裕文笑:“确实会如此,每个人都有喜欢的风格,他的确会像你说的这般,所以素日里一定仔细听他讲课,因为指不定题目是否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