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曾许愿,若有一日我能救一地百姓的命,我死也愿意。如今看来,倒是圆了当日志向。谁说只有曾许人间第一流的才是凌云志呢?
一腔心事无处抒发,望窗外月色,便想到了你。今夜月色甚朗,望那边的你也一样。
顾霜染
戊子年七月十六
」
卫潇潇一字一句地读,读到最后终于泣不成声。
今晚月亮真圆,原来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难怪他们要举办宴席。
卫潇潇看着月亮,仿佛能透过月亮,看到一个月前的顾霜染倚靠在书桌前的模样。
她一直以为黎越死后,她对这世界已经没有丝毫留恋了,直到她读到顾霜染的死讯,她才发现原来这位先前冷眼相对如今推心置腹的友人,早已扎根在她心底。
但她却不觉得过分痛苦,大概是她读到顾霜染死前的话语,那仍然积极的,乐观的,对世界充满爱与关怀的字字句句。
她仿佛被疗愈,因为如果黎越能在死前留下一封书信给她,一定也是希望她安好,无论是在大周还是羌国,都能健康快乐,就如同她对黎越的期许和祝愿一样。
卫潇潇拼命在战场上厮杀,并不为了功勋,只想亲手斩下羌王的头颅,以慰黎越在天之灵。再之后,她也一剑捅死自己。
可读完顾霜染的信,卫潇潇心理好像有什么东西化开了。或许黎越不想她这样,她应该带着黎越和顾霜染的遗志走下去。她卫潇潇和黎越都是新世纪善良而平凡的普通人,顾霜染更是渴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如今他们都离她而去,剩在这世上的人唯有她一个了。
也只有她能帮顾霜染实现那理想了。
想必黎越也是愿意的。
卫潇潇抹干眼泪,又细细读了一遍顾霜染的书信,看到落款的“七月十六”。
“他们竟然是同一天……”卫潇潇喃喃,总觉得有些蹊跷,又觉得有些伤感。
七月十六之后,她再无亲朋于世间。
自安和公主迁为忠武将军后,军中将士能明显感觉她柔和了很多,甚至有时候有些笑模样。大家私下里都传这位神秘的“战神公主”生下来就是和块石头一样冷硬的冰美人,直到一天看到卫潇潇勾起唇角笑,惊掉了众人的下巴,这离谱的传言才不攻自破。
也许是因为羌国已然重伤,退回大漠深处,卫潇潇的行军策略不再激进,事事都与吴镇商量仔细,方能定夺。
她带兵出去过几次,只偶有碰上羌国的斥候兵,大部分时候都无功而返。
不只是她,大多数人都认同应该结束战争,大周只需继续镇守玉门关和阳关即可。
卫潇潇上了几封折子,数日后诏书下达,说大周大败羌国,夸赞了吴镇和卫潇潇一番,命他二人回京复命。
后又提到,应忠武将军的请愿,准许他们在回京前去往江浙一带探查时疫之事。
这不难猜,卫潇潇很笃定,只要她敢写,楚云阔就敢答应,楚云阔恨不得她染上病死在外头,或者是没治理好时疫,在朝中的名望降一降。毕竟,她现在可是举国闻名的“战神公主”,代表皇室出战,把羌国打出原本驻扎营地的百里外,在民众心中和朝中大臣心中的威望与日俱增。
楚云阔巴不得她自己去揽活坏事,别扰乱他“平静”的统治。
平静的统治?卫潇潇讽刺地笑了。
她并没主动断了与丽太妃的书信往来,是丽太妃知道她叛羌国回大周之后自己断的,可如今自己在朝野声誉提高的如此之快,没有丽太妃在背后做的手脚,她是不相信的。
不过无妨,羌王得死,楚云阔也得死。
卫潇潇云淡风轻地接下了圣旨。
即便是“安家军”快马加鞭,抵达江浙时,也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入了冬。
江浙的时疫几乎平息,因为所有人都染上了时疫,就连顾霜染信中提到的临安知府也患上病死了,卫潇潇得知此事时还在遗憾,不能亲手将这狗官送到刽子手底下杀头。
而如今时疫已经蔓延至江浙周边的各个地区,皇帝已经下令禁止任何通商的走动,就怕将时疫蔓延至京城。
故而卫潇潇一行人快马加鞭地进临安城时,引起了百姓的诸多关注。
卫潇潇面不改色,直奔原先南边的时疫区,飞身下马,举出自己的将印:“此处可有个小姑娘,名叫苏鲤的?我乃西北忠武将军,奉上命特来探查时疫。”
众人诚惶诚恐地跪下,道:“是……是有一个名叫苏鲤的,她家在城外种地。”
“带我去。”
等到了苏鲤家中,卫潇潇看到了一个小圆团团。时疫之后还能圆滚滚的孩子,在临安城里也并不多,看来她母亲和邻里乡亲待她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