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进了和对家一起写的剧本+番外(187)

吴镇叹了口气,很欣赏她的胆识,却也隐隐为她担忧:“封安和公主为我军裨将,明日我会向上禀报。”

卫潇潇的脸上还是古井无波:“谢将军。”

即便是吴镇,日后回想起来那六日的战争,也如同做梦一般。

安和公主先是提议第二日白天骑兵乘胜追击,同时前移我军营地一百里,粮草却只从嘉峪关带出够军中三日的,前两日吃完了再从嘉峪关内运往前线,提防羌国故技重施对我军的粮草偷袭。

第二日的骑兵追击冲破了羌国本就零散的阵型,彻底将羌国军队一分为二,他们只得向不同方向撤退。卫潇潇带着人追到大漠深处数十里内,天黑后才返程。

第三日一万骑兵跟着安和公主成功在回玉门关的必经之路上堵截住羌国的二万人马,敌多我寡,安和公主临危不惧,先趁对面军备不足用弓箭手拉开距离,等对面军心不稳萌身退意时从左侧包抄。

士兵们从没见过一个女子身上有那么强的威严,诺诺应声后眼睁睁地看着她飞驰于马上,第一个冲进敌国军队中,举着弯刀回手一劈,便是一个人应声倒地。

白刀进红刀出,卫潇潇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跟上!”她回头冲他们吼,头上飞扬的红色发带和衣襟宛如天神下凡。

从那之后,大周军每一位将士对安和公主都毕恭毕敬,一扫之前的怀疑与轻视,安和公主“战神”的名号便开始悄悄在军帐中流传。

接连两日大胜而归,吴镇也不禁有些上头,对卫潇潇信任至极。他提议第四日往昨日相反方向寻找羌国兵马,卫潇潇摇摇头。

“虽说是六日,如果羌国军队往回撤,玉门关的往前迎,两边同时出发,时间便要缩短一倍,不过三日。如今羌国主力军怕不是已经得到粮草救济了,硬碰硬不是办法。”

吴镇心想也对:“那你意下如何?”

“强攻玉门关。”

玉门关防西边的羌国有天险,对东边的大周并没有任何天然屏障。

趁着羌国主力军队大乱,且粮草都从玉门关出发去接应,卫潇潇带着大周十万兵马长驱直入,两日后堪堪攻下玉门关,此时羌国主力军才刚刚抵达城下。

羌国主力军这两日终于重获军备和粮草,重整旗鼓,打的极凶,而且同样是从东边向西边攻打,且阳关近在咫尺,一切后勤都十分完备。

现在情况调换了,卫潇潇仅剩的的三万兵马在玉门关孤立无援,而前方、侧方都是羌国,成围剿之势。

遑论玉门关的大部分粮草都送出去给羌国军队救济了,剩在城里的实在不多。卫潇潇攻下玉门关后,只得对着这点粮草沉思。

“我们只要撑过三日,”卫潇潇披着将军铠甲,站在玉门关的主帅房中掷地有声,“三日之后,必有援军!”

士兵本来就对驻守多年的玉门关感情深厚,而安和公主作为将领和他们同吃同住,虽然面色冷漠,冲锋时却都冲在第一个开路,而且她料兵如神,屡战屡胜,不过一周,大周将士们已经对她产生了充分的信任和崇敬。

战神说是三日,便是三日!

第一日羌国军队正门,同时从右方急速攀爬,妄想复刻卫潇潇攻下玉门关的老路。箭如雨下,同时也不断有我军的士兵被对方的弓箭射中而掉落城墙。无论如何,第一天守住了。

第二日卫潇潇命人在玉门关天险下布满铁蒺藜,同时弓箭手埋伏。羌国军队果然绕后从西边偷袭,一看无士兵把守如入无人之境,正准备发起进攻便被地上遍布的铁蒺藜踩的人仰马翻,马儿受痛不断哀鸣踢腿甚至摔到,马上的骑兵随之滚落,甚至被自己的马儿践踏而亡。此时弓箭手出手,将前来偷袭的先锋部队一网打尽。

不过东城门那边并不好过,卫潇潇久在河边走还是湿了鞋,在城门上指挥杀敌被敌军暗箭射中左臂,虽然她面不改色镇定如常,大周军还是不免失了勇气。

卫潇潇咬住唇看着愈暗的天色,对面的羌国军队仍然攀爬猛烈,看来他们就算是夜里也要继续强攻了。

她肩上的箭矢已经拔走,肩膀被厚厚地捆住止血,没有止痛药,怎么都是剧痛难忍。

卫潇潇面如金纸,却仍然坚持站在最前线。

“用火!”她喊声一出,四处城墙上的士兵都开始用燃烧的箭矢击退敌军。

夜深了,从城墙下落的一簇簇火焰如同流星。

可羌国军队绝对不止二十万,他们的尸体在城门下堆成小山堆。

卫潇潇便让士兵们往城楼下泼油,那些带着火星的箭矢直接在尸体上烧起来,引得架着云梯攀爬的敌军也纷纷坠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