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进了和对家一起写的剧本+番外(179)

顾霜染皱紧了眉头:“再好的蜜也不过补气清肺,怎能治病?”

那人摇了摇头:“我们也不过是听说罢了。”

顾霜染自己医术也不甚通,便问另一个问题:“那官府可有什么举措?”

“官府?狗屁东西!”那人听到官府更是来了气,“大人别怪我嘴糙,您就是立即把我拖下去斩了我是这话!”

他掰着指头数:“时疫刚开始时,官府还张贴告示,要我们不要惊慌,等家家户户都有了病,官府看民怨实在压不下去,才每日中午在西门口放粥,每人每日只能领一碗!可那在家中生了病躺着的人,和动不了的老人孩子,实在没有吃食,有的甚至饿死家中。”

“那些尸体都没人管,”他说着有些悲戚,“因为死的人实在太多了,官兵如今只负责把大街上的尸体拉走去东城郊外的乱葬岗里烧了,其他病死饿死在家中的,只当不知道。”

盘问许久,顾霜染才放了他走。

她从不知道此病如此重,这里的百姓无法劳作,竟然吃不上饭。

朝廷派发的十几万两赈灾银子,都不知道哪里去了,给百姓的只有每日的一碗粥水,没来的百姓就当不知道。

顾霜染越了解越心惊,她仿佛来到了自己从没见过的世界。

前两日还在宫中因为战败和楚云阔感到怅惘,如今却看到哀鸿遍野、孤苦无依的百姓民间。

叫嚷着打仗讨回公道的百姓,和因为没饭吃活活饿死在家中的百姓,竟然都是我朝百姓吗?

京城的人想的太虚无,死在这里的人命也实在触目惊心,这仿佛是两个世界。

顾霜染这一瞬懂得了那句,“哀民生之多艰”。

“宣谕使到!”

等顾霜染抵达目的地临安府时,临安知府已经设下宴席。

临安府是大府,大周目前全国设立不过十四府,知府大多是京内文臣担任,官至从四品。

而中央的权力机关更加复杂,尚书省下设六部九寺五监,顾霜染只是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官不过正六品。

顾霜染还在纳闷怎么堂堂一府知府会给自己设宴,等她进去之后看到临安府下镇江太守、平江太守、绍兴刺史和衢州知州等地方官员围坐,便知这说这是接风洗尘宴,不过是探她的虚实罢了。

“顾大人,久仰久仰!”

“常太守不必客气,久闻镇江平江二地治理有方,京中官员都十分敬佩。”

“还是知府教导有方!”

双方假模假样客气半晌,又酒过两轮,诸君看着气氛正好,顾霜染又是个有求必应的主,官话说的十分顺溜,便有进入正题的意思。

“顾大人一路上想必受累了罢?”

知府摩挲着酒杯,抬眼看了顾霜染一眼。

顾霜染神色不变地放下筷子:“怎敢,奉圣上旨意来临安巡视一番,不敢称自己劳顿。”

说罢,又不清不明地拿起筷子夹菜,说了一句:“只是路上见了几个百姓,看着倒比我辛苦些。”

镇江太守常太守闻言看了眼临安知府:“不知顾大人的话从何说起呢?”

顾霜染看着满桌子的佳肴,却实在没有胃口:“从江浙逃亡的百姓,大多身上带着时疫痊愈的疤痕,未来想必再难安身立命了。”

见顾霜染终于自己提了时疫之事,绍兴刺史开口道:“顾大人在京中久了,实在是对我们江浙一带有所不知。我们绍兴沿海,常年倭寇进犯不说,今年刚提防了一波倭寇,却被那东洋人传染了这时疫。这时疫同我们先前听过的旁的时疫不同,极易传染,等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扩散到整片临安府下所有州县了。”

“那诸位便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顾霜染听得眉头微微皱起。

绍兴刺史和镇江太守交换了个眼神:“知府知晓后大怒,好一顿斥责,但卑职知罪,但求将功补过,知府便命我开粮仓,为百姓散发粥食,此举大善!不知我绍兴有多少贫苦百姓终于吃上了饱饭!”

“除此举外,知府还安排我把已经传染生病的百姓聚集起来,派遣医师救治,实在救不活的就派官兵一起拖走焚烧,”说到这他还露出些委屈来,“不是我不想让他们入土为安啊顾大人,这感染了时疫的尸体若是不焚毁,又会传染给健康的人,那便是无穷无尽了!”

即便顾霜染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看到他们仍然一片心安理得的样子还是感到愤怒。

她不好第一天就与临安知府闹僵,这准没好事,便道:“知府英明,想必时疫可以很快控制住了。卑职有些累了,还请告退。”

见她要离席,临安知府问道:“不知今晚顾大人可否仍来知府府邸一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