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36)

“明前,这件事迟早会发生。我早就立誓要铲除宦党了。现在是最好的良机。五虎太监杀害百名官员,千人跪午门求情,激怒了世人。现在只差一个火种,一个人振臂大呼,就能燃起熊熊大火一举铲除宦党!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等这个机会也等了好些年。……说不定我也会侥幸无事的。”

这不可能!明前连连摇头。

“那家族怎么办?江南的老家范家怎么办?”她不死心地追问。范勉不为自己想,不为女儿想,总该为家族想想吧。宦党惯会使用东厂去诬陷政敌诛连九族。江南世范怎么办?

范勉淡淡道:“我多年前就和范家族长透漏过自己的意图。族长是个有大眼光、大智慧的人,只说了一句,我范氏要出名扬千古的圣人了。这些年我与家族表面关系淡泊,一月后,江南范家会在我上书讨宦前先把我开除家谱。我上书弹劾后就不是江南世范的人。而你母亲去世后,更联系不到汝南王家。”

“——女儿不必多说了,我意已决!你就算是哭死在这儿,也不可更改此事。”范勉一锤定音。

明前绝望地大哭了。这不是愚忠是什么?这不是迂腐是什么?明知不可为还偏偏为之,这不是故意找死吗?拿鸡蛋碰石头,以书生之躯去血溅朝堂。他怎么看不透把希望寄托在皇上身上是多么不可靠不可为!为什么他不愿意避敌锋芒,先保全自己,再以小搏大得击败敌人呢。父亲和女先生都教过自己要柔软处事,可父亲这般刚烈为什么?!他们说的跟做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啊,他们在教自己什么东西啊?

范勉也心中长叹,又惊又悔。老女官说得对,这个女儿果然不是自己身边长大的,是个在乡野长大的刁滑女孩。平时看不出,生死关头就立刻暴露了本性。

在通情达理的淑女外表下内心截然相反。表面是循规蹈矩恭谨小心,内心却是刁滑狡黠算计无比。遇事多权衡,多迂回,多精滑。不耿直,不忠烈,胸中没有大忠义。不是个清高忠贞的烈女。这幅性情不像他,如果是他大儒范勉亲自教养出的女儿,怎么会如此不忠不义又怕死呢。这幅性子倒活脱脱像她那个泼辣滑头的养娘李氏。如果不是忽逢大难,他根本看不出她的真实心性。

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这孩子被拐走五年还是毁了。罢了,事到临头也没法教女儿了,也不能再责怪她了。

范勉黯然地想。说不定,这种圆滑精明的心性才会在豺狼当道的人世间更能厮混下去吧!他即将赴死,范氏倾塌,女儿将直面人生凶险,不盼望她温柔娴雅忠贞刚烈,只盼望得她更强更狠更能算计。比坏人更坏,比圆滑的人更滑头,比凉薄的人更会明哲保身。才能好好得照顾好自己活下去。

他心绪复杂,又觉遗憾又觉得庆幸。

第16章 春雷绽、万物变(下)

范勉亲自伸出双手扶起女儿,拉到身旁坐下。明前靠在他肩膀上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像是要把满腔的痛苦无力都哭出来。良久还不能平息。心里直想到,完了,这个家就要散架了,父亲要死了,她也要完了!

范勉轻轻抚摸她的秀发,等她稍微镇定些,一笑说:“我毕竟不是毫无牵挂的。比如你,父亲也逃不过世人俗态,为你苦心筹谋了后路。”

“为我?”明前哽噎地问。

范勉亲自用热手巾帮她擦脸,脸上露出爱怜的笑意:“是,你长大了,也该出嫁了。如果你嫁出去,便不是我范勉之女,我的所做所为都与你无关。所以我替你筹划好了嫁人。”

明前楞住了,父亲这边要从容赴死,她怎么能嫁出去?

“你好好听着。”范勉慈爱得注视着明前,一字字道:“这些话也只是出得我口,进得你耳。你再也不能说与第二人听。即使你未来的丈夫也不能说。”

“北部边疆的藩王梁王,你可知道?”

范勉徐徐叙说着:“本朝册封过多位藩王,其中有三位藩王最有权势。广东的礼王朱堪白。四川的顺王朱堪实。和封邑在北疆甘肃陕西两省的梁王朱堪直。都是当今皇上的亲叔叔。梁王朱堪直的长子在与蒙古开战的战场上早亡,现在只有一个次子,名叫朱原显。大你三岁,今年二十岁,北疆和内地多称他为小梁王。是个极出色的人物。曾经与你幼年定下婚约,后来你被拐走,这件婚事就不了了了。现在你又被找回来,我打算继续履行婚约。这次,你不必冒险留在京城。明日即起行,从京城前往北方甘陕两省,嫁与小梁王为妻。”

“只要你嫁了人,就可以从容地从我范家脱身,进入夫家。而夫家又是皇族朱姓藩王。北疆梁王虽然没有广东礼王有钱,没有四川顺王有粮有闲,却是三大藩王里权势最大的。梁王父子手握重兵,坐镇北疆,是抵抗北方草原上的鞑靼等蒙古部落的重要力量。藩地占据了整个北疆,也拥有河套西关等富庶良田和通商口岸。地广物丰,兵多将广,俨然是个国中之国。就连皇上也要借助皇四叔之力抵御外敌,不敢轻易招惹他们。那些大太监宦党在全大明嚣张跋扈,却也插手不了甘陕两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