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穿越之报信人(58)

作者:奥切罗夫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杨奇没有回答,因为后来的故事他没有参与到,所以无从回答。倒是钱青听懂了,王安迪的爷爷大概是以为王治平还活着。不想让老人伤心,她凭着小时候看《孽债》的记忆,瞎编了一套话哄骗说:“您伯父身体还行,他在云南过得挺好。他当年留在了那边,跟着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一块儿支援西南建设,所以就没回来。”

杨奇听着她编故事,明白这是善意的谎言。他不说穿,也不回应,就当是默认了这个设定。

“保家卫国好啊!他一直都是个赤胆忠心的人,一辈子报效祖国,了不起!”王安迪的爷爷心情好起来了,带着精神头也旺。他甚至把手抬起来,比了个大拇哥夸赞王治平。想到离家多年的长辈寄了信回来,他心中焦急,带着万分的思念,他看向杨奇,催促说:“你把信给我看看,我想知道我这位伯父写了什么。要是能来往,我想去云南看看他。当然,他能来上海是最好的,毕竟我腿脚不方便。”

“好,我把信给你。”杨奇将信从西装内袋里掏出来。

借着杨奇拿信的短暂功夫,王安迪的爷爷对着钱青和王安迪,起了兴致说以前的故事。“滇缅那边很苦啊,我伯父能活着就挺好。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他喜欢带我去小店买糖吃,后来家里房子都烧掉了,他就出去打仗没回来。我父亲一直在找他,可惜,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找到任何音讯。没想到啊,都快2019年了,我能收到他给家里写的信。我父亲要是还活着,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老人的兴奋已经难以言表了,在场所有人都能看出来。除了早就知道信里写了什么的杨奇,另外两人都盼望着这封信里能有让老人开心的内容。

杨奇把信从信封里拿出来,他将对折的信展开,交到老人的手上。

“爷爷的眼睛不行,他看不清。”王安迪代替爷爷接过了信。他看了眼自己的爷爷,而后又看向杨奇,说:“杨老师,我来念给爷爷听吧。”

看也好,念也罢,这封信终究是要让老人知道的。杨奇点头,与王安迪说:“好,你来念。”

王安迪拿着信,他蹲在爷爷的身旁,几乎是贴着耳朵,放慢语速念道:

“治安:

多年未见,你与妻儿还好吗?自双亲离世,我已多年未回家,对你,我甚是想念。我这几年打了很多仗,从沿海打到内陆,现在又被安排到了西南滇缅。几经颠簸,我已不知何时能回家,故而想给你写一封信,报个平安。待战争胜利之时,你也能知晓我在何方,将我迎回家。

—— 兄长,王治平”

打破了钱青和王安迪的幻想,这并不是一封能让人高兴的信。与其说是信,不如说这是写信人的绝笔。

随着信被读完,沉默也随之而来。杨奇不是第一次看这封信,可每一次他都会难受。这封不长的家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字字都是血和泪,以及在绝境之中的挣扎与顽强。作为曾经的连长,他知道大家都想活,想回家和家人团圆,不想死。但当这种期盼越多,绝望就显得越重。

他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改变当时的现状。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想办法让大家撑下去,撑到胜利的那天。

只是很可惜,他先大家一步离开了。他曾幻想过无数种把他们都带回家的情形,也梦到过他们在滇缅的火车站穿着干净的新衣裳,胸前别着代表胜利的红花,背着行囊说着以后去彼此家乡看看的离别话语。

幻想就是幻想,梦也终究不是现实,重生的他能做的就也只是把他们的家书带回家。

其实,他比任何人都希望他们能活着。

什么是报信人?这个任务的意义又是什么?钱青的心里突然生出了理解。她侧头看了眼杨奇,觉得他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接他回家吧。”沉默过后,王安迪的爷爷用哽咽的话语打破了安静。他闭上眼,仿佛是要将失望隔绝在视线之外。

王安迪没想到这会是个悲伤的故事。他浅浅叹气,站起身,把信交还给杨奇。

杨奇抬手拒绝,他让王安迪把信交给爷爷,并说:“这是王治平的家书,我只是个报信人。”

他终究只是个报信人,可这个报信人承担的却是数个无法归家的人的绝望以及他们家人的无尽盼望。也许,这只是一段历史中的一粒细小尘埃,可它再渺小也是有重量的。

王安迪的爷爷将信放在胸口,他忍着眼泪,带着笃定的信念,喃喃说:“孤魂在他乡漂泊终究是野鬼,伯父有家,我王家后人要接他回家。”说完这句话,他的眼泪开始往下淌。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他对着王安迪哭诉说:“你去和你爸爸说,我不去美国,我要留在上海接你伯父的骨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