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她听见了周遭惊呼之声,听见段重与李万隆争执,然后,听见太子殿下的声音破空而来。
她记得他说:
“表兄这是要打孤的伴读,还是打算当着孤的面杀人?”
数来数去,也只有二十一个字。
可是,这是太子殿下所说的话中,第一次与她有一个「人」字的联系。
后来,在漫长而痛苦的养伤中,崔稚晚每次疼到无法忍受之时,便会想着他说话时的语调,将这二十一个字在心中反反复复的默念。
一遍,又一遍。
一遍,再一遍。
第67章 圆柒
可是,无论一句话在唇齿间念了再多遍,十多年前,李暻与崔稚晚之间,也仅仅只有那个「人」字的一息相逢而已。
她记得很清楚。
彼时,是韦绍范哄走了李万隆,又托自家姐妹请了大夫,而后才将她送回了长公主府。
从头到尾,太子殿下只是因马球场上这场不应出现的乱象顿足片刻,制止之后便举步离开了。
除此之外,他是否额外看过她一眼,是否知道她是谁,是否清楚自己曾在无意之间救过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娘子许许多多次。
她全部无法确定。
但是,就在一刻前,李暻的过去却忽然和彼时那个弱小无依的崔稚晚绑在了一起。
只因永昌长公主说,那时,他便已经为了她,「处心积虑」的杀死了一个人。
且还是在她看来,与他成日一同玩耍,感情不错的表兄。
崔稚晚只觉,一切犹如「天方夜谭」。
可一旦想起自己刚入正堂之时,长公主开门见山所说的那几句莫名其妙宣誓一般的话,她便不难想到,是有人在刻意利用「崔圆」和「和离」,来挑拨她与自己争执。
这个人是谁,现在几乎已一目了然。
因而,在此情境之下,永昌长公主所说的每一个字,必然不会是空穴来风。
更何况,方才她还说,「当初便不该留你」。
崔稚晚猛然想起,在李万隆身死突厥牙帐之时,她也曾极为罕见的当着阿耶的面抽过自己一巴掌。
那是景隆十一年的秋天。
从来忌讳出现在柳希音曾经短暂住的小院的永昌长公主竟然疾步闯了进来,一句话没有说,便抬手将一个耳光狠狠的扇在了自己继女的侧脸之上。
要知,在这座府邸,崔稚晚虽被李万隆欺负过不知多少回,可长公主亲自动手,这还是第一次。
虽不知自己为何挨打,但显然,一巴掌没能让对方解气。
以至于即便崔方礼匆匆赶来挡在了自己女儿的面前,这个素来只知讨好的女人却依旧双眼猩红,不肯罢休。
崔稚晚一直记得,彼时长公主咬牙切齿,指着自己,一字一顿同阿耶说「我要她死」的样子。
这一幕,连同想象中被砍断头颅的李万隆,曾经不知多少次出现在她的噩梦里。
虽然后来代替身死,她仅仅只是被关了一个月。
但此事没过多久,崔稚晚便被赶出了长安,身不由己的随崔三郎一同踏上了「归还」清河郡的道路。
其实,在很长很长时间,以为终是被自己的阿耶抛弃的崔稚晚狠狠地怨恨过崔圆。
可直到此刻,知晓了那个难以置信的前因,她才恍然明白,当年阿耶说的那句「由崔某来赔公主一命」,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正是因为这段藏在记忆深处,完全无法造假的过往,崔稚晚几乎要相信,早在十年前,太子殿下就曾经因为要保她性命,于是决定要将李万隆推至突厥送死。
可惜,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太子妃终究既不会如长公主一般,被丧子之事彻底蒙蔽双眼,也不是真的天真到以为自己如此重要。
离开公主府之前,循着投射在自己身上的那道怨恨却掺杂着几分茫然的目光,崔稚晚竟然恍惚瞧见了许多年前,那个傻大个耀武耀威的威胁她说「你休想有好日子过,我才不会离开长安」的样子。
即便当时已经是他出发前最后的一个夜晚。
直到那一刻崔稚晚才知道,在同意返回突厥继承王位前,大概是真的仗着圣人恩宠,李万隆竟然问出了「若是我阿娘舍不得我,要怎么办」的话。
这个问题实在可笑,这满长安城,谁不知道最希望李万隆从来没有出现在这世上的人,极有可能就是他的阿娘。
也不知道圣人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了结局,他竟真的许下一道恩旨,承诺若是永昌长公主实在难舍,西行之事随时可以终止。
可笑的是,李万隆竟然真的相信了这样的帝王话术,所以,所谓的远行,于他而言,不过是最后的试探。
哪怕到了最后一刻,他都一直在等那个从来漠视他的阿娘说一句挽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