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钩镇的先祖,是一支来自边关的守军后代,当年因外敌入侵,朝中不信蛮夷,便偷偷逃往大山深处,跋涉进秦岭山沟,安了家。
这地方最早就叫做羊拐沟,他们的村子名为小梨花村。
羊拐沟这个地方非常奇怪,每年有大半时间会起浓雾,浓雾起时决计不能进林子,得待在屋子里,不然便会丢掉性命,因为这特殊的雾,他们生存很是艰难,捕鱼打猎采摘是所有的食物来源,一旦不能进林子,就只能饿肚子。
那时村里的猛士就自发组织起来,对村外进行探索,后来就发现了那座生长着神树的悬崖。
神树非常奇异,不单只是硕大,在树上还结着古怪的果子,远远看去像是一只只竖吊的棺材,村民惊为天人,以为自己其实住进了神仙洞府,愈发恭敬地参拜起来。
后来,村子因为误食腐兽,引发了极重的传染病,也许是看到了他们的诚意,一直隐没于浓雾的地仙终于显迹,它们带来了一种从没见过的果子,吃下去,病就好了,甚至连垂暮老人服用后,都能延年益寿。
不久,不知何处走漏消息,明军奉旨进山剿灭僰人余孽,原以为村民过不了这一劫了,没想到又是地仙再次出手,深林漫起大雾,整支明军都被大雾吞了进去。
此后村民死心塌地信奉地仙,并起了效仿地仙得道的念头,这也是悬棺祭最初的起源。
起初,他们只是将棺木安置在崖边,不久后,那棺木便会自然悬上棺山,后来就不灵了,地仙传来旨意,要想悬棺,必须献上祭品,它们想要孩子。
孩子是村子的希望,开始时没有人答应,毕竟死者悬棺,到底是不是真的成了地仙,谁也不知道,为了虚无缥缈的愿望牺牲后代,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地仙并没有勉强,它们耐心等待,很快来到隆冬,那一年气候异常暴雪封山,村民陷入了饥荒,为了置换食物和果子,终于同意了人祭。
先例一开,很快便一发不可收拾。
就是否继续悬棺祭,为地仙送上孩子,村民分成了两派阵营,彼此之间互相仇视,悬棺祭的频率被维持在一年一次,直到有一日,有个很早以前被作为祭品的女孩回到了村子里。
几十年过去了,她竟然还是当年的样子。
长生不老,必是成仙了。
那女孩在村里住了几日,家家户户都看见了这等神迹,后来她说她要回到地仙身边去了,便在雾起时独自离开。
自此以后,两派村民终于和解,认定悬棺祭就是他们成仙之路,人祭的频率也从一年一次,变成了两次、三次……地仙说,它们只要女孩,于是村中的女孩,就愈发稀贵。
渐渐地,村民越来越少,他们无法支撑对大型猎物的围捕,只能向深山走,去寻找可以对付的小型野兽,也就是这时候,有人发现了一条小沟,那沟里,全是些……难以形容的骸骨。
没人见过长达一米多的细骨,似鱼非鱼的颅骨,还有更多,有的像人,却非常短,说是矮人不为过,在这骸骨堆里,他们发现了祭祀时才会给孩子穿上的新衣。
消息传回村子,每个人都陷入恐惧,原本就因为女孩稀少,人口凋零的村民陷入了自疑,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又停止了悬棺祭。
这时候雾蜃已经成型,村子在大雾的包裹下陷入绝地,这里的时间诡异,必须依靠铜鼓调节,而铜鼓掌握在地仙手里,他们完全无法反抗。
地仙就是他们的皇帝,而这个皇帝,也如外面的皇帝一般无法琢磨,百年间,它们时而慈悲,时而残暴,残暴时它们会驱使很可怕的虫子,只要被咬上,便会死相凄惨,而慈悲时它们又放任不管,村民亦可停止祭祀。
悬棺祭断断续续,又持续了很久很久,这期间偶尔能有村民被允许进出雾蜃,去置换些口粮回来。
一次回来的村民说,外头已经改朝换天了。
是什么朝?新中国。
可惜随着代代更迭,对地仙的信仰早已经根深蒂固,没有人想出去,即便真的想,也不敢说,金钩镇成了地仙的守卫军,背叛者,都得处死。
但那段时间,地仙又进入了’慈悲期‘,很快,村民发现山里捕不到猎了,河中,鱼也少了,他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迷茫中,再度发生了大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