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骑车的地方在第一道河与第二道河之间,离村子很近,时常有乡亲路过,姜冬月想了想便答应下来,让唐笑笑先学着,自己带唐笑安去平金河割香蒿。
“开头看着路,骑上去了就用力蹬,只要腿脚不松劲儿,车子就倒不了。”
“知道啦,我很快就会骑。”
姜冬月不放心地又看了一会儿,发现唐笑笑甭管遛着遛着能不能跨上车,确实不挨摔了,便抱着唐笑安去平金河,找到前天发现的那片香蒿,刷刷刷割了一大捆。
蒿子是河边地头常见的野草,分为香蒿和臭蒿两种。其中臭蒿都被直接拔掉,香蒿因为有股非常浓烈的香气,经常用来焖豆糁。
所谓“焖豆糁”就是把黄豆煮熟后晾干,撒白面粉晃动裹匀,然后用干净布袋和纸片包住,最上面盖着厚厚的香蒿。
如此焖上几天,黄豆长出白色菌毛的同时也染上了独特的草木香。将其挪到房顶重新晾晒,就能得到一颗颗干燥芬芳的“豆糁豆”。
豆糁豆极耐储存,在干燥通风处挂半年也不会变质。想吃的时候,只要刷干净坛子,把豆糁豆、花椒水、大量姜片和白萝卜片一股脑放进去,三、四天左右便腌制成功可以吃了。
以前乡下人日子艰难,冬天家家户户都靠豆糁当菜,滴两滴香油下饭。现在粮食打的多,还有人专门建大棚种菜,寒冬腊月都不怕没菜吃,焖豆糁的人便少了许多。
今年要不是姜秋红辟了三分地种黄豆,给她送来一提篮,姜冬月几乎快忘了豆糁怎么做。
将黄豆泡进陶瓷盆,香蒿堆到南棚子里,姜冬月就去地里接唐笑笑,临走嘱咐唐笑安在屋里待着玩,哪儿都别去。
唐笑安煞有介事地摆摆手:“你去吧妈,我不是三岁小孩了。”
姜冬月差点笑出声来,心说你个头不高,年龄倒长得挺快。
“好好在家待着啊。”她又嘱咐一遍,然后才关住门出发。
这时节地里麦苗刚探出头,四面无遮无挡,姜冬月快步走几分钟,远远就看到第一道河桥头有个小姑娘在推自行车。
先推到桥头最高处,再就着下坡的冲劲儿往前窜,虽看起来七扭八拐的,竟也能骑出去十几米。直到车身整个歪斜,才从容倒在棒秸垛上。
好家伙,这是会骑了啊……姜冬月正要挥手,唐笑笑已经提前发现了她,炮弹似的跨上自行车,半圈半圈地蹬着朝她奔来。
“妈你快看!我学会骑车了!哈哈哈哈!”
……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唐笑笑自觉骑车水平甚好,胆子也格外大,家里的豆糁豆还没焖出味儿,她已经骑着自行车跑了三次小卖铺,每天放学还要骑出门去找同学写作业。
但刚炫四天,唐笑笑就没作业可写了。
“妈,老师不教我们啦。”她趴在椅子上,蔫头耷脑地叹气,“今天我上了两节语文自习课,两节数学自习课,还上了三节体育课,唉。”
姜冬月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沉默地撸了撸闺女的麻花辫儿。
这年头老师待遇并不高,乡下小学的老师尤其辛苦。比如唐笑笑口中的这位郭老师,她本来只教数学,结果二年级下学期语文老师调走,始终没招来新的,她就一人教两科,天天批两种作业。
现在郭老师离开,唐笑笑这班学生算是没人管了,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招来新老师。
晚上唐墨听说这事儿,大咧咧地道:“瞧你心眼儿小的,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张校长肯定有主意,不能叫孩子们瞎玩。”
姜冬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咱村小学就那么个模样,校长恐怕也发愁啊。”
她边说边将缝完边的裤子塞给唐墨,催他换上试试。
唐墨“嘿嘿”笑起来:“冬月,我天天砂光,锯末荡得看不清黑白丑俊,穿啥新裤子啊。”
不拿腔拿调就皮痒痒……姜冬月肚里翻个白眼,嘴上却道:“你是咱家顶梁柱呀,穿的破衣烂衫像什么样?赶紧换了让我看看,哪儿不合适明天给你改改。”
唐墨这才翘着尾巴试穿新裤子,感觉处处熨帖,第二天便套在旧裤子里面去板厂,生怕刮坏了。
姜冬月又好笑又心疼,月底去青银县服装厂的时候,特意挑了两匹深蓝色牛仔布料,并低价买了盒镀铜纽扣,准备做几件新款牛仔外套,剩的布再给唐墨做条宽些的裤子过年穿。
牛仔布相对更厚更硬,裁制衣裳自然更费力,但是姜冬月每次出摊回家都对照小本子检查,敏锐地发现生意在渐渐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