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我来救你了(470)

作者:傲娇内怂的小笼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顿了顿,有意宽慰太后:“可见皇上和殷侯的关系微妙得很,好的时候自然是浓情蜜意,可天威难测,谁知道什么时候就闹翻了?”

太后有些犹疑:“当年,皇上不惜忤逆哀家,也要放殷明哲北归,可见用情至深……纵然圣心难测,人心多易,但也变得太快了些。”

王姓宫女揣度着太后心意,小心劝说道:“皇上是在权柄二字上吃过亏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要咱们顺势推一把,未必不能……”

太后撩了王宫人一眼,那宫女被她盯得浑身不自在,唯唯垂首:“奴婢……是不是说错了什么?”

太后目光锐利:“谁叫你来对哀家说这番话的?”

王宫人膝弯一颤,噗通跪了下来:“太后恕罪,奴婢、奴婢只是想为太后分忧……”

太后冷笑:“是为哀家分忧,还是为旁人效力,你自己心里清楚!哀家只告诉你一句话,就算落魄了,颐宁宫也容不得替旁人奔走之辈!”

王宫人知道厉害,砰砰磕起头:“是……是大理寺袁大人!袁大人说、说这么做也是为太后效力,只要叫皇上和清远侯有了嫌隙,太后就能缓过一口气……”

太后神色阴冷,显然没将王宫人的奉承当回事:“袁钊别的本事没有,只会钻营讨巧……他和殷明哲结了怨,唯恐人家得势报复,便想借哀家的手对付殷明哲,哼,算盘打得太精了!”

王宫人讷讷不敢言。

***

京中水深,贵人大多见惯风雨,不会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方寸大乱,就算推波助澜,也是些看不出痕迹的暗涌,非得到水到渠成的一日才能窥见端倪。

京营则不然。

京营八卫本是世家子弟扎堆的“少爷窝”,只是自北戎围城之后,八卫凋敝、百不存一,虽重新招纳,却再不许世家子弟涉足染指,只选了些强健朴实的寒门子弟填充编制。

世家把持京营多年,当然不乐意将嘴里的肥肉拱手让人,可惜今时不同往日,连京师带宫城都在西北军的掌控之下,勤政殿那位更是旗帜鲜明地站在武侯这一边,何况区区一个京营?

京营枢密使潘赟于守城一役中被流矢所伤,一条胳膊算是废了,代掌京营诸事的正是西北军参将周思远。听说宫中传来的消息,周参将一巴掌拍下,险些将矮案震翻,随即抄起佩剑,起身就要往外冲。

结果刚冲到门口,就被何铮抄起衣领提溜回来。

“听风就是雨,你这炮仗脾气能不能改改?”何铮皱眉,“连什么情况都没弄清,你就要进宫去兴师问罪,是想坐实咱们西北军拥兵自立、尾大不掉的声名吗?”

周思远不是想不到这些,只是前车之鉴太过惨痛,成了这位沙场悍将的心口逆鳞,碰一碰就疼。他瞪着一双赤红的眼,活像被激怒了的狼:“那就这么干等着?少帅身子还没好利索,真要在大太阳下跪上半天,哪里吃得消?”

这几句话戳中了何铮的隐忧,饶是何将军性格沉稳,也不禁皱紧眉头。

周思远哑声道:“天家人从来寡情,看先帝不就知道了?你要躲着是你的事,我可不能让少帅受这个委屈!”

这位确实是急性子,将何铮的手一格,就要大步流星地往外冲。谁知冲到一半,又被人拦住,只见此人儒生打扮,正是景徵。

景徵入西北军数月,虽没有明文调令,却俨然成了所有人认可的军师。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周思远也会多听几分。

只见他对周思远一拱手:“周将军且请息怒,如今少帅人在宫中,什么情况都没摸清……若是贸然入宫,激怒了当今,怕是会对少帅不利。”

何铮不着痕迹地瞥了景徵一眼,心说你小子到底是来灭火,还是火上浇油的?

然而这般“就事论事”的态度,反倒叫周思远听进去了:“那咱们怎么办?”

景徵思忖片刻:“如今的兵部尚书李学阳曾给当今讲过学,与殷侯交情也不错……听说当初殷侯入狱,他是唯一上疏申辩的。”

何铮一听就明白了:“不错,我这就去见李尚书,请他入宫陈情。”

***

李学阳与殷策没什么私交,甚至于,他对武侯崛起并不乐见,认为武将只能镇守一方,真正治国平天下还是要靠士大夫。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坐视忠良受枉,尤其是刚经历过外族围城,但凡脑子清醒些,都不会在百废待兴的节骨眼上自毁长城。

正因如此,得知何铮的请求,李学阳毫不犹豫地进宫求情,然后毫无意外,与各路打探消息的人马一起吃了闭门羹。

李学阳宦海沉浮多年,不至于将这点冷遇放在心上,固执地候在檐下,大有见不到女皇就不打道回府的架势。他曾为慕清晏讲过学,到底比旁人多些面子,约莫站了半刻钟,就听“吱呀”一声,殿门忽然开了,素辛站在阶上,对李学阳盈盈一福身:“李大人,皇上请您进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