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我来救你了(208)

作者:傲娇内怂的小笼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殷策收起对着慕清晏时的温柔和煦,眉目间自有一派不怒而威的气度:“今日之事,劳烦两位了。”

荆紫关县令姓章名苑,已近知天命的年纪。此人才具有限,考了许多年才勉强中了三甲,随后外放西北,成了一县父母官,能将这西北冲要之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十数年来无论马匪还是北戎人都不能轻易染指,其实全靠手下一名景姓县丞。

“小人景徵,见过侯爷,”县丞欠身行礼,“久闻侯爷大名,今日得见,实是三生有幸。”

殷策若有所思地挑了下眉。

--------------------

第七十八章 高烧

=========================

清远侯统领四境多年,隐为大胤军方第一人,端的是位高权重,地方官员轻易不敢招惹,态度客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殷策毕竟曾在朝堂打滚多年,莫名有种直觉,这位景县丞对自己有些过分客气……乃至不合时宜的恭敬了。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过景徵,只见此人年纪约莫二十来许,生得相貌清癯,看似温厚实诚,偶尔掀起眼帘,目中却闪过一道精光,显然城府不浅。

“景县丞客气了,”殷策淡淡道,示意章苑和景徵落座,“在下途经此地,叨扰两位了。”

章苑连道不敢:“殷侯言重,下官为此地父母官,这些本是分内事。”

“章县令似乎忘了,在下已被朝廷夺爵,如今只是一介庶人,”殷策说,“朝廷未明旨缉拿,是圣上的恩典,但章县令再称殷侯,便不太妥当。”

章苑面露尴尬。

荆紫关乃勾连晋陕之冲要关隘,章苑又是此地父母官,消息灵通自不必说。他一早知晓京中变故,也对清远侯与朝中龃龉了然于胸,只是殷策驻守边陲多年,于北境之内威望甚高,隐隐有盖过朝廷一头的意思,别说章苑一介小小县令,就是本地州府也万万不敢得罪于彼。

如今朝廷既无明旨缉拿,章苑便当不知,只想糊弄过去,不料那清远侯是个活棒槌,居然当面挑破这一层。

章苑干咳两声,飞快瞅了景徵一眼,后者会意,不慌不忙道:“殷侯驻守北境多年,内抚民生、外抗北虏,纵然朝廷处事不公,百姓也将您这些年的功勋看在眼里……这声‘殷侯’,您当之无愧!”

景徵语气诚恳,殷策却不置可否,端起茶盏饮了一口:“景县丞过誉了。”

景徵上前一步,腰背微弯,姿势十分恭敬,说出口的话却意味深长:“宫中妇人当政,内阁刻薄寡恩,虽有外敌当前,暂时不敢撕破脸,可若没了这层屏障……侯爷打算如何自处?”

殷策不动声色:“依景县丞之见呢?”

景徵略斟酌片刻:“据小人所知,侯爷的生母是清河郡主,身上流着肃王一脉的血——肃王乃圣祖爷堂侄,较真论起来,祖上未尝没有一争大位的资格,只因并非嫡出才错失帝冕,传承至今,只余侯爷一人。”

殷策笑了笑:“景县丞倒是将在下家谱摸得清楚。”

景徵与章苑对视一眼,揣摩着殷策心意,大着胆子更进一步:“本朝宗室凋零,以至于阴阳颠倒,叫一女子凌驾于须眉男儿之上,本是荒天下之大谬!更兼太后主政,内阁掣肘,朝政推行步履维艰……若是换一位铁腕决断的明主,未尝不能改天换日,叫这山河变出一副崭新模样!”

章苑心头突地一跳,隐晦瞪了景徵一眼。

这二位其实一个心思,都觉得朝廷外强中干、不堪倚重,与其将希望寄托在世家把持的内阁与深宫妇人身上,倒不如冒险一博,或许能另辟蹊径,求得一线生机。

当然,若是殷策仍困于京中,章县令万万不敢打如此大逆不道的主意。但是眼下,清远侯已然脱困,便如龙入汪洋、虎归山林,十万大军尽归其麾下,但凡振臂一挥,就算朝廷占着“正统”与“大义”,也得忌惮三分。

景徵此问称不上委婉,用意简直是明摆着:既然朝廷靠不住,而坐镇北境的正主又回来了,那咱们是不是可以效仿前朝,玩一出“陈桥兵变”,彻底拆了京城朝廷的戏台?

这是再明显没有的大逆不道,若是换在一年前,景徵断然不敢宣之于口。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四境统帅一条性命险些葬送冤狱,又兼北戎兴兵、直逼中原,以殷策为人,就算不为自家安危考虑,也不能辜负历代清远侯心血,放任朝廷将大好山河与亿万百姓拱手送给外虏。

这是摆在台面上的阳谋,是要挟,也是提醒。殷策不由抬了抬眼,目光好似出鞘刀锋。

一旁的章苑只是掠了个边,腿弯已经不受控制地打起颤,景徵却若无其事:“倘若京中那位英明神武,小人也不会说这话,但朝局如何,您比任何人都清楚,大胤这颗果子是从芯里烂出来的,若再放任,遭难的怕是不仅山西一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