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中,吴十一娘端坐榻上,直视着官家,尚显青涩的面孔上,眼神坦然,隐约有着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专注、自信与镇定。
官家心念微动,淡淡说道:“不争不求,你倒不惧……”
朝中宫中,何时何地没有倾轧争斗?许多时候,稍一退让,便无葬身之地了
。
吴十一娘迟疑了一下才道:“家兄说,官家圣明,既然有意赏赐吴家,只要臣妾在宫中尽心侍驾,官家必会庇佑,所以不必担心……”
她没有说下去。
吴十一娘这般坦白,倒让官家一时间不知说什么了。的确,只要吴家仍然镇守关中与汉中,吴家女儿在宫中的地位便不可动摇。吴玠看得清楚,所以不让幼妹去图谋名位,只因她不必图谋。
吴家女儿入宫即封和义郡夫人,宫中朝中,的确颇有疑惑,担心将来吴氏生子,与大皇子相争,动摇后宫。是以当日封赏时,官家有意漏掉了吴十一娘,以免招来更多麻烦。
现在看来,这倒是不必要的谨慎了。
当此乱离之世,好好笼络统兵大将,才是要紧之事。
更何况,吴家女儿又这般心思清明,堪当重任。
默然一宿,回到绍兴府后,过了几日,正逢吴十一娘及笄,官家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长辈主
持及笄之礼,并晋封吴十一娘为才人。
宫中的气氛立时紧张起来。
不过官家紧接着立大皇子为太子。众人这才缓了一口气。
绍兴府内多山多水,行路不便,四方贡物,进献不易。康公公每每向官家感叹,说道官家的衣食住行,太过节俭,让内侍省诸人见了都过意不去;又建议道不如移驾杭州,杭州本是东南大城,在钱氏手中经营多年,又平安入宋,一二百年未经战事,此后再经东坡学士整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参差十万人家,富丽繁华,远非绍兴一府可比,且又临近钱塘江,万一金人来袭,随时可以乘船入海。
官家心有所感,过不多时,恰好传来消息说隆佑太后平安脱险,日前刚刚抵达杭州,因为病体未愈,不能前来绍兴府。官家顺势下旨移驾杭州,并更名为临安城。
第63章 行乐图
杭州府治,设在旧时钱氏王宫之中,因此规制颇为宏大,官家移驾杭州,这府治自是腾了出来,充作行宫。康公公跑前跑后,将一应宫室用物,安排得妥妥当当,不让官家操半点心。那杭州知府甚是识趣,并不频频进宫来见官家,以免惹来康公公的白眼,只专心安置百官,既在官家面前得了好,又不至于让康公公生出嫌心。戴公公冷眼旁观,仍是领了监理水师的差使,住在了军营之中,每隔三日向官家递一份奏折,等闲不进城,更不用入宫了。康公公见戴公公这般识时务,固然欢喜,官家也很是放心满意,有这么一个能干可靠的心腹守住退路,再好不过。
此时江淮诸镇兵马,操练得颇有成就,已经顶住了金人的三轮攻击,临安人心,渐渐安定,诸项制度,也渐渐完备。清闲之中,向来酷爱书画的官家,重立画院,发下榜文招揽从前宣和画院的画师,招考临安及附近州县的画师。这个时候,官家难免要感叹,当日匆匆离开扬州,居然将伏日升给丢下了,这么些日子不见人影,若是被金兵掳走,多么可惜!
感慨未完,伏日升的帖子便递进来了,说是要践约,为新晋的吴才人画一幅行乐图。
伏日升在扬州时只领了一个郎官闲职,这帖子要送进来,本是不易,不过康公公跟着官家多年,自然清楚这位伏先生在官家心目中的地位,早早叮嘱了各道门禁,哪些人的奏折帖子是不可怠慢的,伏日升也在其中。精致的桃花笺,带着淡淡松墨清香,打开了,墨光湛湛,字体秀丽,门上便是未得吩咐,也知道这样的帖子官家必定看得上眼,千万不可轻忽,更何况还有康公公的关照。
刚要传旨令门禁送伏日升进来,官家忽然想起,他已多日不见吴才人了。近些日子,先是皇长子生病,再是刘贵妃有恙,这打点宫务、照料刘贵妃母子,虽然都是张贤妃一手操办,但是官家眼下只有这一个皇子,以后如何只怕也不好说,心中焦虑,每日只陪在刘贵妃母子身边,不然就是由张贤妃伴着说说话,竟是未曾想起那沉默寡言、不好亲近的吴家女儿了。
康公公理解官家那点尴尬,趋前一步,轻声向官家说道:“吴才人住在流芳阁,离此地不远,不如传请伏先生到流芳阁相见?”
正好在伏日升面前表示对吴才人的重视之意。
官家会意,欣然点头。
吴十一娘日日习武,不耐烦那些曲径回廊、小桥流水的重重叠叠,所以选了房舍疏朗、后院开阔的流芳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