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见殿下,殿下风姿依旧。小殿下冰雪聪明,同殿下站在一块,宛若天上之人。”
她恭顺地赞美着,说不上真心也未见得是谄媚,这不过是京中往来惯用的言辞。
她一边说着,一边引着桓嫣朝场内的观景台走去。
身后众人望着桓嫣的背影。
翠绿罗裙的少女呢喃道:“公主殿下生得真美。可她的气势更叫人难忘。”
茜红色骑装的姑娘面露嘲讽:“你莫不是忘了,咱们这位辅国公主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女修罗,一杆长枪不知要了多少人的命。那气势自是唬人。”
少女反驳着:“可她瞧着甚是和善……”
一旁身着月白武袍的女子淡淡道:“建邺京中毕竟不是荒蛮战场,殿下身为一国公主即便是煞气的女罗刹,也当收敛一身凶邪,恪守建邺的礼仪。”
三人虽里桓嫣有一段距离,可桓嫣依旧听得清楚。
女修罗、女罗刹,这还是她第一回 听到别人这般称呼她。
她暗暗轻挑娥眉,她敏锐地感受到那语气平淡的女子似是对她有些敌意。只不过她同建邺城中的贵女并无多少交往,也不知那女子是哪家千金。
桓嫣带着几分无奈一笑而过。
桓圣嘉下巴搁在桓嫣肩上,睁着圆溜溜的黑眸直直望着那三人。
那三人注意到桓圣嘉的目光,纷纷噤了声,缓步跟上了众人的脚步。
到了观景台。
桓嫣同桓圣嘉便坐在主位上,柱国将军夫人坐在右侧,她身边还跟着一个瞧上去刚及笄的小姑娘,身着茜红骑装。往下便是按品阶安排的位次。
闻人夫人便坐在她左侧,桓嫣冲她笑了笑。
底下诸位夫人、千金,还有各府公子,见她端坐在上,不免有几分拘束。
桓嫣不轻不重道:“今日吾受邀来此,便想见一见建邺儿女的风采。诸位该如何便如何,不必因吾在此而感到拘谨。”
她说话的声音虽不大,可却带着几分不容置喙的意味。
下座的那些个五侯七贵行过礼后便纷纷动了起来,或是赛马,或是击鞠,也有三五结群、吟诗作对之人。
柱国将军夫人含笑看着热闹的场景,她回眸望着桓嫣道:“殿下与小殿下能赏光前来,便是敝府莫大的荣光。”
桓嫣淡淡笑笑,只道:“夫人言重了。”
她看向闻人夫人身边的闻人涵瑸和闻人瑾期,轻轻拍了拍桓圣嘉。
“你想同涵瑸一起玩便去吧,只是身边不能离人。”
桓圣嘉看着闻人涵瑸,点了点头,迫不及待地溜下席位,朝着七八岁的小姑娘扑去。
那茜红骑装的小姑娘上下打量着桓嫣,问道:“公主殿下怎么穿着宫裙?是不打算下场去玩一玩吗?我听闻殿下驰骋沙场,想来于殿下而言骑马击鞠不是什么难事。”
她语气之中带着一丝傲慢的质问,她是家中年龄最小的女儿,柱国将军虽是她哥哥,可年纪却可以当她爹了,宠她胜过宠自己的儿女。
她在这建邺城中素来说风就是雨,唯一被拒绝便是前些年谢洵在位时,她兄长要她入宫却被谢洵拒绝。
“笙儿,不可无礼。”柱国将军夫人低斥,她转而对桓嫣道,“殿下恕罪,家中幼妹被将军惯得有些天真不知事了。”
桓嫣漫不经心地扫了刘笙一眼,转而顺着柱国将军夫人笑道:“天真些倒也无妨,只是还需多读些书好知是非、懂善恶。”她说着话虽直接了些,却也带着几分真诚。
柱国将军夫人精致的面容上神色微微一滞,红衣的刘笙娇眉拧起,似有些不服气。只是柱国将军夫人紧紧地摁住了她,严厉的目光制止了她想要张开的口。
刘笙撇过脑袋,她不明白自家嫂嫂在忌惮什么。柱国将军出自江南的百年世家,累世簪缨,到如今不知过了多少代了。不管是姓谢的当皇帝还是姓桓的当皇帝,都要顾忌着他们这些世家。
她本就看不上桓家还有那些舒城来的,自然也看不上桓嫣这个所为的辅国公主。
只是她心中是怎么想的,桓嫣不曾在意,更没有闲心探究。
桓嫣坐在上位,神色平淡,看着场中一片热闹,也不管在场之人心中作何,只是一派平静地饮着吃着点心。她忽然有些后悔接下这些邀帖了。
柱国将军夫人不敢多言,只悻悻在旁赔笑。她看不出桓嫣心底在想什么,只想着她身居高位却手染鲜血,便知她在建邺城的贵女中算是个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