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431)

若不是这一战,谁也不会想到,燕军大将田震用来交换唐廷雍王李忱,那个在他们眼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子,竟成为了他们现在最大的威胁。

作者有话说:

第191章 平胡曲(二十五)

孟冬十郡良家子, 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 日夜更望官军至。

榆林河的战争接近了尾声, 还未收到战胜消息的长安百姓,依旧在吟唱着这首悲凉的诗歌。

就在不久前的十月初冬, 宰相房贯浩浩荡荡领兵出征,却大败于陈涛, 受困于长安的大诗人,少陵野老听闻全军覆没的消息,便在万分悲痛之中写下了这首《悲陈陶》

而今的长安城, 正如这首诗歌般苍凉, 百姓听闻战败的惨状,无不转头向陈涛的方向失声痛哭。

他们日夜盼望着大唐的军队能够取得胜利, 收复长安,盼望着可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不用再饱受野蛮胡人的折磨与摧残。

“驾!”直到晋王陆庆绪率残部的归来。

榆林河一战的事迹, 传至大江南北, 长安百姓这才露出了期盼的笑容。

“六胡叛乱, 与燕聚兵河曲,雍王妃苏荷临危授命, 统领三军, 披甲上阵,一举击溃叛军!”

“唐军胜了, 唐军胜了, 榆林河一战, 唐军大获全胜!”

这一刻, 曾饱受胡人折磨的百姓,发疯似的在长安坊间奔走相告,他们似乎忘了胡人还驻扎在城内。

一遍遍喊着榆林河的盛况,以及夸赞女子统帅的飒爽。

“唐军胜…”一支利箭穿透胸膛,箭镞上滴着滚烫的鲜血,“了。”

对于不听话的长安百姓,这群凶面獠牙的野蛮胡人,丝毫没有人性。

就这样,他倒在了血泊中,然而眼里是对胡兵无尽的嘲笑。

临死之前,他瞪着那群正在用胡语交接的野蛮人,笑道:“要不了多久,大唐…就会打回来的。”

燕军在榆林河失利的同时,河南道再传兵败的消息。

唐廷叛将林潮率领数万燕军攻打雍丘,为张荀所破,兵败而逃。

晋王陆庆绪回到长安后,性情暴怒,将兵败的罪责归咎于放走苏荷的田震,于是连夜唤入府中。

“你这愚蠢至极的奴才!”陆庆绪二话不说,便差人将田震挂于庭院的树下,剥去衣物,用马鞭抽打来泄恨。

田震有苦说不出,只得忍受这皮肉之苦,以及寒冬的霜冻,“大王,末将实在不知,一妇人怎有如此本事。”

“你不知?”陆庆绪的每一鞭几乎下的都是死手,“你难道不会事先派人书信于寡人吗?”

本就天生神力,那田震自然是痛得苦不堪言,很快就被打得皮开肉绽。

“她是苏仪的女儿,常年在边陲,长安坊间他与我从前的传闻,你都当屁放了吗?”

没打几鞭,田震就没了声响,左右上前劝阻道:“大王,田将军晕过去了。”

陆庆绪气得扔了鞭子,“城里的那些贱民呢?”

“闹事的人已经全部处置了。”左右回道。

陆庆绪按着额头,眼下,他最愁苦的是如何回洛阳交差。

刚拉拢高上,总不能全部推脱到献策的高上身上,否则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启禀大王,东京来人传旨,陛下急召您回京。”

陆庆绪放下手,他瞪着满布血丝的双眼,并没有着急回京,“催什么催。”

之后便趁着夜色,骑马来到了大明宫,纵容部下在宫内寻欢。

此时的大明宫已为燕军掌控,宫门关闭,李唐的妃嫔宫人都被囚禁于内廷,供叛军享乐。

陆善将战败的怒火,转移到了内宫这些手无寸铁的女子身上。

——大明宫·六尚局——

六尚局的长官几乎都已逃离出宫,剩下的都是二十四司未来得及逃走的女史。

“叛军来了!”

一声惊叫,让原本就混乱的六尚局更加慌乱,宫人与女史纷纷往隐蔽之地逃跑躲藏。

“燕晓,胡兵来了,”司赞司几名女使听见动静便往内院躲藏,“快躲起来!”

燕晓与同伴躲进了尚服局织布的大堂内,夜色中,她蜷缩在角落里,捂住嘴不敢出声。

几乎胡兵举着火把闯了进来,在一番搜查,没见到人后便打算离开。

一只黑猫突然跳出,织布机被弄出了声响,恰好就在同伴躲藏的位置,已经出门的胡兵便又折返查探,燕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同伴被胡兵拽走。

“不,不要…”

“不要!”

庭院里传来了撕扯衣物的声音,以及女子痛苦的叫声,还有那群胡兵戏谑与无情的嘲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