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55)

“还有一事。”张国忠拿起一份军报,上面记载着九门之战各将的斩敌功勋,其中以浑进立功最高。

“朔方节度使苏仪与李光必收复了赵郡,中郎将浑进在九门县一箭射杀了叛将李利杰,此功,朝廷该如何奖赏?”张国忠问道。

消息一出,群臣面露喜色,“那浑进可是宁朔郡王浑释之子?”

“是他。”张国忠回道。

“浑氏乃铁勒族人,非汉人,而今叛军也非汉人,即便他立有功勋,然异族怎可委以重任。”有官员说道。

“不是汉人就不能委以重任了吗,那你至哥舒元帅于何地?”一直负责外交的太常卿张珀反问道。

因张珀是右相之子,又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的驸马,群臣便不敢与之争论。

张珀为人正直,十分不满朝廷对官员赏罚的偏私,于是起身向张国忠行礼,“右相,九姓铁勒早就在大唐建立之初摆脱突厥而归顺大唐,浑氏一族也世代为唐臣。”

“下官听闻浑进如今还不满二十岁,十一岁随父参军,十二岁便立得少年兵的跳荡功,十四岁击破贺鲁部,参与石堡城之战,收复龙驹岛,圣人赞他勇冠诸军,因功累迁折冲府果毅都尉,后从军朔方节度使陆顺麾下,领军深入葛逻禄部,经狐媚碛,穿越特罗斯山,大破阿思不部,与众军修筑永清栅、天安军两座堡垒,因功升任中郎将,时年十六岁。”张珀将这位少年将军所立功绩一口气叙述了出来,眼里对这位少年将军尽是由衷钦佩,“他以少年,立如此功勋,军中遂称他为大唐霍去病。”

“天圣十二年,他随朔方节度使入朝,圣人亲自召见了他,下官也有幸见到,虽年少,却有凌云之志,而今又立奇功,乃大唐男儿之表率,朝廷理应重赏。”张珀又道。

张珀虽时常忤逆张国忠,但他对这个儿子仍是十分的疼爱与看好,“既然太常卿说要重赏,那么诸位臣工觉得呢?”

此时有人提醒道:“右相,浑进父子都是前朔方节度使陆顺的部将。”

张国忠忽然回头,提醒他的正是他的党羽,陆顺为哥舒撼诬杀,而今哥舒撼拥兵太盛,且有想诛杀自己的心思,若是提拔与重用陆顺昔日的部将,日后平定叛乱,论功行赏,便能相互牵制,不至于让哥舒撼一人独大。

“陆顺之死,谁不知道冤情呢。”张珀又道,“不能因为浑进是陆顺曾经的部将就忽略他的功劳,那如果是这样,朔方军节度使与河东节度使也曾是他的部将,朝廷何故启用。”

“太常卿说的对。”张国忠说道,“少年将军,武功盖世,立下功劳,不仅要赏,更要重赏,以此来告诉我大唐的儿郎们,江山代有人才出,朝廷不会埋没任何有功之人。”

众人纷纷附和,起身叉手道:“右相英明。”

“郎将往上,便是从三品的将军,兵部可有十二卫将军头衔空缺?”张国忠问道。

兵部遂呈上空缺的武职名额,“回右相,右骁卫缺一人。”

“好。”张国忠道,“二十岁就位列将军,在我朝可不多见啊,吾记得,上一个,是高仙之吧,但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天圣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朝廷以左赞善大夫来沺担任颍川太守,加本郡防御使,并对常山取得完胜的朔方军进行了封赏。

--------------------------

——常山——

既克赵郡,李光必乘胜进围博陵,燕军死守,围攻十日而不下,苏仪便命其收兵,还常山。

见唐军撤兵,不甘失败的施寺明收拢残兵,欲突袭,在沙河交战,又败。

苏仪与李光必收兵常山,犒赏三军,又将战功上奏朝廷。

中郎将浑进因一箭射杀叛将李利杰,朝廷便以功升任浑进为右骁卫将军。

此时的浑进尚不过二十岁,便以军功官至将军,这样的成绩,远超父祖,也让苏仪更加器重于他。

朝廷的封赏很快下达,其中包括紫袍与金鱼袋,浑进受封之后,将这些藏起,又将朝廷的封赏献于苏仪。

对此,苏仪很是意外,“这是朝廷对你的封赏,你射杀了叛将,这是你应得的。”

“末将能得到朝廷的封赏,都是将军您的提携,我们能取得胜利,并非靠一人之力,而是全军将士奋勇杀敌,所以这些赏赐,理应分给全军。”浑进说道,“随您出征前,父亲曾至军中探望,我一直记着父亲的话,也记着苏荷姐姐的提醒,为将者,不应追求自己获得了多少功劳,而要时刻记住,穿上这身军装,便要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既是责任,又岂能贪图封赏与功劳呢。”

“如果每个将领都是这样的话,那么等到敌人进攻的时候,就会变成太原与常山那样,贪功不救,致使忠臣身死城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