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皇帝,毕竟是她的生父,知道真相,证实真相,只会增加心中的痛苦与仇恨。
“所以,当我第一次随你入府,见到你的府邸构建有些不同寻常,似专人为你的便利而设,你说这是皇帝命将作监特意建造的,我便说了一句,天子对你其实是有感情的,你回答得很冷漠,还伴随了一声沉闷的苦笑。”苏荷说道。
李忱沉默了许久,她看着苏荷,轻轻闭上眼叹了一口气,“天子的皇位,可以说是从女子手中夺来的,他出生于东宫,然而皇帝却是自己的祖母,她经历了女帝执政,对东宫、王府的施压,但天下最终回到了李家手中,只是新帝昏庸,导致妻女想要效仿先女帝,毒杀天子,他与自己的姑母联手,铲除了这对母女,又从姑母的手中夺回了所有权力,并赐死了这位,曾扶持他上位的至亲。”
李忱睁开眼,“所以他痛恨女子干政,更不会允许当政,自中宫被废后,他再未立过后,即便是最得宠的张氏,也只是贵妃罢了。”
权力的争斗中,成王败寇,最终登上王位的只有一个,所以这条道路,注定充满了鲜血。
苏荷对于皇帝,原本就没有好感,听到李忱的话后,便更加厌恶,“他既然讨厌女子干政,为何要让你为亲王,让你具备了夺嫡的身份。”
“很疑惑对吗?”李忱苦笑了一声,上元夜之乱,真相浮出水面时,父女二人在跃龙殿内对峙,但没过多久,害怕真相为人所知的皇帝便将所有人都轰了出去,“我也想不明白。”
“后来他告诉我,这是母亲的意思,在她病重之时,她恳求皇帝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李忱又道,“母亲很早就猜到了,一个连儿子都可以毫不留情赐死的人,又怎会在意一个没了母亲的女儿呢。”
崔贵妃的先见之明,让苏荷很是吃惊,成为雍王妃后,宫闱之事,她也听闻了不少。
天子的女儿,大多都与朝臣、世家联姻,用来笼络人心,几乎每逢家宴,公主们的脸上都是以哀愁居多,而深受皇帝宠爱的广平公主,在夜游时被张家奴仆羞辱,天子不但没有责罚张氏姊妹,反而使公主失去了丈夫。
当消息出来时,长安百姓无不气愤天子有失公允的做法,并且还是自己的女儿。
“从广平公主的事我就知道了,”苏荷冷笑道,“所谓的宠爱,着实是可笑,天子最爱的,恐怕只有自己,包括他以惩罚自己的女儿女婿来讨好张贵妃,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在张氏身上的私欲罢了,男人都一个样。”
“母亲的死,是因兄长,虽说兄长是死于权力的争斗,但也与他脱不开关系,所以他对我母亲心有愧疚,便悄然掩盖了溺水案中的生死真相,然而母亲却因伤心过度而撒手人寰,但那时天子的谎言已经撒下,喜好颜面的他,又怎会再去戳破。”
“他听从了母亲的话,却又对我放心不下,只有我变成这样,才能消除他心中的隐患。”李忱又道,“其实,我也想不明白,以他的为人,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愧疚,才听从母亲的话,但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母亲究竟是因何,能让他如此的。”
苏荷很是心疼,她慢慢蹲下,握住了李忱的手,“你们这些皇子公主,看似风光无限,却连最普通的亲情,都无法感受。”
“母亲替你想得很周全,即便她不在了,却仍然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你。”苏荷又道,“姑苏台之约,但凭李郎,去或不去,我都会陪着你。”
“不管你是否健全之身,在我眼里,都没有差别,你就是你,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九原河畔旁那个吹笛的崔十三郎。”桃花凋零的树下,苏荷对视着李忱说道。
作者有话说:
其实,李忱的麻麻才是高手。
隐世的老头儿也是个高人。
第124章 长恨歌(七十八)
——吴郡·姑苏山——
十五夜月圆,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出了沉长的钟声,入幕时分,湖面上的游人依旧不绝, 渡口的客船来来往往, 歌伎坐在船头弹起了琵琶。
诗人们趁着月圆,泛舟江上, 醉卧于乌篷船中,但今夜的满天星河, 被皎洁的月光所遮掩。
文人墨客盘坐于画舫吟诗作对,一边赏月,一边喝着美酒。
忽然, 太湖湖畔响起一阵歌声, 伴琴曲而出。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谪仙人的乌栖曲,使得姑苏城名声大振, 时常有人于太湖游船时唱诵。
除了文人墨客, 太湖之上还有许多从华亭县经过吴淞江转入太湖的运盐船队, 每一只船上都挂着官府旗帜,有官差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