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12)

李忱抬手,忽然哽塞住,她闭上眼,叹息了一声,“太子恒仁善,不会愿意见到这样一幕的。”

“正是他的仁善与寡断,才会有这样一幕发生。”苏荷说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为人君,又怎可只有仁善呢。”

“你的那位吴王兄虽对你不错,但优柔的性子,也是难成大事者。”苏荷又道,“成年的皇子中,我看,只有十三郎最适合为君。”

李忱摇头,摸了摸自己的双腿,眼中满是忧心,“权力是天子的逆鳞,但凡我从前有所表露,今日我都无法救下李太守,国本已固,东宫才是天下所望。”

咚咚!

房门再次敲响,“进来。”

听到答复后,思柔推门将李十二娘带进屋内。

“郎君,苏娘子。”思柔行礼后退出。

李十二娘在李忱的屋内看见苏荷,颇为惊讶,她踏入内室,看见了榻上的李忱,整个人披头散发靠在床头上,脸色也有些苍白。

这一次,李十二娘收起了眼里的轻浮,雍王为两位太守雨中求情的事,在她出宫后就已传开。

这一举措,使得这位因落水案而淡退隐匿的皇子,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臣民们为这位曾称为神童,作为储君培养的皇子,感到的,更多是惋惜。

“我知道你为何而来。”李忱说道。

李十二娘于李忱榻前跪下,“雍王既然能够舍命救两位太守,就一定有办法救下许贺子。”

“李太守和王太守是因我而获罪,所以我有必须要救他们的理由。”李忱说道,“如不是他们,李唐的江山社稷,从此危矣。”

“就算我有办法,但你又凭什么觉得,我会救许贺子呢?”李忱侧头问道,“虽是从犯,但祸乱长安,这是不争的事实。”

“昨夜之乱,我们是脱不开关系,然造成如此的真正起因,雍王心里应该明白。”李十二娘说道,“事有因果,不会凭空而生,且叛军并没有滥杀无辜,死在混乱中的百姓,乃是周王与邢载养的死士所为,我们要杀的人,从来只有一个。”

“你要杀皇帝。”李忱看着李十二娘说道。

“他是所有祸端的起因,中原的百姓都快饿死了,他却仍然只顾自己享乐,难道他不该杀吗?”李十二娘问道,“真相出来了,他身为皇帝却不肯承认,这是一个父亲,能做出来的事吗?”

李忱没有否认皇帝的昏庸之举,“刺杀皇帝,绝非是上策,你们都没有考虑在这之后,中原王朝将要面临的局面。”

“我们失败了,您却没有将我一同供出,也没有供出吴王,足以证明,您心中所想。”李十二娘又道,“雍王心中所存善念,与当时的太子恒一样。”

李忱长吸了一口气,“你们与周王不一样,我并非是是非不分之人,论善恶,我们当中,谁又是善,谁又是恶呢,我亦非大善,在这场暴·乱中,也存有私心。”

“心存慈悲,即是善念。”李十二娘说道,“其实,最应该坐上那个位置的,是雍王您。”

“这是兄长的话,还是你自己的?”李忱问道。

李十二娘低下头,只回了四个字,“事实证明。”

李忱挥了挥手,“永新娘子会与这盛世一同,消失于人间。”

“谢雍王。”

李十二娘走后,李忱离榻来到窗边,她坐在轮车上,抬头看天,乌云压城,院中风雨如晦,“这场大雨能将长安城内的血渍冲刷干净,却洗不净不堪的浑浊。”

苏荷将一件裘衣披在她的身上,安静的站在身旁陪伴。

李忱看着自己身上的裘衣,窗外雨声沥沥,寺院敲响的钟声依旧洪亮,“七娘。”

“嗯?”苏荷睁着眼睛回应。

“你能,再抱抱我吗。”李忱忽然说道。

苏荷为之一愣,随后笑道:“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请求。”她虽说着这样的话,但手中的动作却并没有拒绝,她将李忱搂入怀中,紧紧相拥了许久,“原来十三郎也有孩子的一面。”

“曾经,我讨厌自己的身份,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李忱说道,“但如今,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至少它能够改变一些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比如救人,比如昨夜,又比如,”李忱抬头,“你。”

------------------------------------

天圣十一年,上元案过后,左相程希烈呈右相李甫各项罪证,皇帝遂命宰相程希烈、崔裕、御史中丞张国忠共同审理与清算逆党。

周王引兵作乱,囚宗正寺,褫夺亲王爵,废为庶人,凡修纂牒、谱、图、籍,皆除其名,周庶人生母张氏,赐死狱中,幽州节度副使张守仁以谋逆罪伏诛。

中书令李甫、御史大夫王珙皆以周庶人同谋罪入狱,由三司推事,皇帝钦定罪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