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她问。
“德朗西,我告诉过你。”
“你都记得?”
“当然。”他弯身埋头在她的脖颈间,声音闷闷的,却又藏着笑意,“所以你记得吗?你说过要和我一起逃走。”
调派的文件其实早在两个星期前便批下来了,只是他却自私地等到这一刻才告诉她,因为他害怕她想清楚了便不愿意与他一起逃走,他害怕安德娅会选择留在巴黎、留在家人朋友身边。他们之间隔着太多东西,他不想安德娅离他而去,他只有她了,所以拼命地想要留住她。他再问,“好吗,安德娅?”
“好。”她摩挲着他淡金色的头发,弯起嘴角,“你去哪里,我便到哪里。”
弗里德里希暮然抬头,蓝色眼眸中似有星光流转,唇角一弯,连凛风亦被他融去,剩下阵阵暖意缠绕在他们身边,“这是你说的,你要记得。”
“我会记得。”只要他一个笑容,她便轻易沦陷,亦不需要任何人的救赎。
晨初的阳光倾泻而下,带来阵阵暖意,雪花轻轻飘落,裹住整个城市,伫立在远处的艾菲尔铁塔看上去孤傲超然。安德娅回身一看,弗里德里希带着笑站在露台,阳光与冰雪交替,他整个人如同露水般清澈干净,静静地等她走过去。
只是当安德娅看到他身上熨贴整齐的国防军军服时,忽然不知道他们是逃去自由自在的天地,还是另一个牢笼。
随心所欲终究没有那么容易,生在这个时代都注定身不由己。
作者有话要说:
前一章有修改,我把节奏改了下,建议可以再看一次后半段。其实这两章是他们都算是崩溃了。
* T’as d’beaux yeux, tu sais ?:电影《雾港码头》很有名的一幕,男主对女主说的一句。
* 蓝色的眼眸一下子撞进她心里,她觉得自己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这句灵感是来自歌曲eyes blue like the Atlantic,我超喜欢这首歌。
关于德朗西这个地方,德朗西(Drancy)位于巴黎郊区,距离巴黎市中心有10.9公里。二战期间,德朗西曾设有纳粹德国的拘留营,用来中转从法国其他地方逮捕的犹太人,再利用铁路送到德国集中营进行屠杀,最后共有66000人因此被杀,其中包括6000名儿童。(源自维基百科)
立flag,月底前我要至少多更三更!
第22章 未行之路
这场飞飞扬扬的小雪持续了许久,直到午后阳光洒落都未曾停歇。车窗被安德娅摇下些许,几瓣飘雪透过缝隙轻轻地贴在她的脸上,温热的双颊在转瞬之间便把雪花融化,冰凉清爽的触感吹散了车内的闷热。她把头缩了缩,埋在了温暖的羊毛围巾里,感觉整个人都被弗里德里希的气味包围。
淡淡的、清清的,带着凛冽和烟草味,却让她倍感安全。如同他的怀抱。
风划过弗里德里希的脸庞,发丝被吹起,复又轻轻垂下,搭在额前,军帽早已经被他摘下扔至后座,褪去了严肃硬朗的气息。
他好累,不想也不用再伪装了。旁边有道灼灼的视线在看他,他的心情突然有点好,“你在看什么呢?”
安德娅耸耸肩,扬起笑容,“你呀。”
弗里德里希愣了愣,嘴角不自觉地弯成好看的弧度。他们就像一对普通恋人,言语间带着些亲密的挑逗。
车缓缓驶着,整齐划一的奥斯曼建筑群*被抛离在身后,前方林中布满积雪,蜿蜒的两条小路白皑皑,似是没有尽头,两旁树木的枝头挂满新雪,无论是哪条路的风景都同样美丽,静谧平和*。
弗里德里希把车停在两条小路中间,把身上的军装外套脱下,随手一扔,白衬衫的钮扣也被他解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托着腮,笑问:“我们要走哪条路?”
“啊?”安德娅把手臂搁在车窗上,头微微伸出,尝到了今年的第一片雪花的味道,冰冰的,很清凉,她眯起眼睛道:“就走对的那条路呀。”
“可惜了,我不知道哪条才是对的路。”他漫不经心地道,轻轻一揽便把安德娅扯回车内,拿出手帕印去她脸上的水珠,“不过虽然路不能重新走一遍,但总能绕回去。”
“你不知道要怎么走?”安德娅有点愕然地看向他,却意外地看到他眸中的戏谑,只得无奈地拖长语调道:“弗里德里希……”
他把头枕在方向盘上,拉着她的手,懒懒地道:“嗯哼,耽误一会儿也蛮好,不是吗?”
雪白的路上,没有途人,没有战争,万物生灵都不见了,只有他们。只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着,就可以逃避一切。
窗外飘雪渐渐停下,安德娅双手染上了他的温度,看着他柔和的神色,心里软乎乎的。她定睛打量眼前的小路,想像着将会遇见的风景,半晌后才道:“左边吧,这条路看上去比较少人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