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确没有看过你的展出,而且这是我第一次将作品示人。”
说到这,阮迎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向坐在第一排的李谨。
李谨脸色同样凝重,握着座椅的手攥紧。
不错,如果姜随抄袭了阮迎,唯一的途径,只能是他房间里摆着的天王俑,曾经阮迎送他的礼物。
他想起姜随见到它时表情的惊讶,以及出言向他讨要。
李谨嘴唇微张,想说些什么,可终究没说。
阮迎表情微冷,他收回视线,说:“我没有举办过个人展,没有能证明的作品。”
全场一片哗然,评委多半露出不屑的表情。此时有人拍了下桌子,义正言辞:“我不相信他抄袭。”
闻言看去,是坐在最右面的一位评委,姓王,名叫王厚。
阮迎这才认出,叫了声:“王先生。”
是徐御林的朋友,自己曾经帮他修复过一尊自在观音像,当时王厚还送了他单位批下来的音乐会门票,没想到原来他是艺术协会的。
王厚站起来说,“阮先生曾经帮我修复过物件,技艺水平绝对是国内顶尖的,这样的人,根本犯不着抄袭。”
陈野说:“这是比赛,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是讨论个人私情的地方。”
“既然是比赛,那就更应该彻查清楚。”
“问题是证据呢,光靠一张嘴说谁不会?”
见要争执起来,阮迎回过神,连忙说:“我虽然没有展出的作品,但我有别的证据来证明这确实是我的原创。”
陈野看向他,“什么证据?”
“请稍等一下。”阮迎走到台下最右侧,俯身对电脑前坐着的工作人员说:“抱歉,我想借用一下电脑。”
“好的。”
大屏幕上能看到阮迎在电脑上的操作,只见他登入学术网站,点开曾经发表过的一篇论文。
是两年前和徐御林合作过的论文,国内外拿奖无数,荣登报纸。
他直接输入页码,黑体加粗其中两个段落,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他在夹纻干漆色彩方面的创新。
只是相比起论文后半部分的新工艺研究,加上没有作品支撑,这段几乎被忽略掉了。
阮迎声音清澈沉稳,通过扩音器,在整个演播厅回荡:“这是大学时我与我的导师合作的论文,因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很惭愧和老师的名字放在一起,便用了代称‘R先生’,和我在初赛时的提交《二龙戏珠》时的名字一样。”
陈野颇为惊讶,眼里流露出赞赏之情,“《二龙戏珠》原来是你的作品?”
“是的,陈老师。”
情况突然反转,所有人不禁看向后面的姜随。
姜随原本苍白的脸,此刻胀的通红,紧紧地攥着拳。
王厚问他,“请问你还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他唇动了动,只能说出句干巴巴的“我没有抄袭”。
作者有话说:
接下来的情节会很气人,大家做好准备(轻点骂
另外关于传统彩绘方面的知识参考书籍《中国彩塑艺术》,很不严谨,看看就好~
第44章 重赛
比赛被迫暂停半小时,导演组要临时开会。
抄袭在艺术作品比赛中,是极其恶劣的。尤其是在规格最高的紫檀杯,一旦发现抄袭不止是成绩作废,终身禁赛,也意味着被这个圈子除了名。
即使奖誉满身的姜随,过了今晚,很难不沦为笑柄。
姜随依旧挺直的坐在椅子上,表情坦荡,但细微颤着的手出卖了他。
自己一开始并未想过抄袭,通过关系得知《二龙戏珠》是阮迎的初赛作品时,心中有什么东西坍塌一片。
他想赢一回,太想赢一回阮迎了。
可万万没想到,李谨房间摆着的天王俑,竟然是出自阮迎之手。
想到这里,姜随心微微落实。看来相比起阮迎,李谨还是在乎他的,没有站出来替阮迎说话。
抄袭这种事情,很难界定。阮迎的证据并不充分,只要他咬定自己的韦驮像是原创,加上他背后的关系,评委组也不敢怎么样。
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紧急会议结束后,导演宣布了令大家都出乎意料的决定——重赛。
理由是抄袭的证据不足,难以评判。只能选择重赛的方式,由评委投票另选主题。
听到这个结果,阮迎嘴角向下,立即拒绝:“我不同意,我要求彻查。”
导演脸色犯难,比赛宣布中止,观众清场后,他把阮迎拉到后台,说:“我知道你占理,可抄袭也是太重了......重赛都是上面的意思,我也没办法。其实就是走个流程,最后奖肯定也是你的。”
阮迎心沉了半截,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和徐御林说,这号称最有分量的奖杯,实则一滩腥臭的烂泥。